木工|文荟‖匠心与规矩

木工|文荟‖匠心与规矩
本文图片

□ 王月鹏
在我的老家有句俗语:海阳木匠讲规矩 。 这里说的“规矩” , 并不是墨守成规 , 而是一份郑重 , 对于所做之事的用心和尽力 。 对海阳木匠来说 , 什么样的活儿该接 , 不同的活儿该干到什么程度 , 都有不成文的规矩 。 比如 , 不抢别人的生意 , 如果因为竞争影响到了别人 , 大多也会考虑给同行留口饭吃 , 凡事不做绝 , 留有余地 。 包括饮食习惯 , 也是有讲究的 , 比如不到收工不吃鱼 。 以前的生活太穷了 , 家里请来木匠 , 主人自然是拿最好的饭菜招待客人 , 而木匠通常只吃其中的普通菜 , 对好菜是不动筷子的 。 特别是鱼类 , 在那个年代属于稀缺物 , 一般是推到收工那天才肯吃掉 。 他们这样做 , 是不想让东家犯难 , 不想让东家再去张罗买鱼 。 这是一种换位思考 , 是贫寒岁月里的相互体恤 。 再比如 , 木匠对工具摆放也是有规矩的 , 锯齿一律朝内 , 不许“亮牙” 。 他们有句口头禅:“亮着个牙 , 一看就不怀好意 。 ”这是他们对锯齿朝外的危险性的形象描述 。 年轻的学徒工 , 倘若一时疏忽让锯齿“亮牙”了 , 会遭到木匠师傅最严厉的责骂 。 除了“亮牙” , 海阳木匠还有一句话:“木匠的腿有一锛 。 ”这其实是一种安全隐患意识 。 常年用锛 , 难免伤及自己 , 他们把这样的伤害理解成了不可避免的职业遭遇 。 这句话 , 既是一份自我提醒 , 也是一种自我安慰 , 就像那些无法预知也无法摆脱的命运 , 除了面对 , 别无选择 。
木工|文荟‖匠心与规矩
本文图片

如今 , 这些规矩大多时过境迁 , 吃饭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 关于吃鱼的讲究也就不存在了 。 木匠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 锛几乎已被淘汰 , 自然也就不必担忧“木匠的腿早晚有那一锛”了 。 甚至 , 就连木匠这个职业角色 , 也越来越少了 。 我是在进入中年以后 , 才从木匠的规矩中品味到了更多东西 。 这些从劳动中得出的教训 , 素朴 , 有力 , 散发着温润的光 。 父母当年对我的职业期望 , 是希望我有一技之长 , 有个养家糊口的本领 。 更具体地说 , 他们是希望我成为一个木匠 , 希望弟弟成为瓦匠 。 在农村 , 木匠和瓦匠都属技术活 , 一个家庭若是有了木匠和瓦匠 , 也就有了自己盖起一栋房子的底气 , 很多活计都可以自己动手来做 , 不必求助于人 , 这意味着可以省下一大笔开销 。 乡下人不缺力气 , 也不怕出力 , 我的两个表哥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 他们靠自己的双手采石 , 填地基 , 砌墙 , 上梁封顶 , 盖起两栋大瓦房 , 然后抹墙 , 做家具 , 结婚成家 , 了却家长的一桩心事 。 我至今还记得当年上梁的情景 , 他们兄弟俩 , 一个木匠 , 一个瓦匠 , 在村人的热望中攀上房顶 , 放了鞭炮 , 然后开始扬饽饽 。 我夹杂在哄抢呼叫的孩子堆里 , 仰脸看着端坐房梁之上的表哥 , 眼神中充满向往 , 似乎体会到了做木匠的那种职业荣誉感 。
木工|文荟‖匠心与规矩
本文图片

我开始留意木匠这个行当 。 俗话说 , 长木匠 , 短铁匠 。 意思是:铁器如果短了 , 可以再抻一抻;木头若不留有余地 , 就很容易被动 。 后来 , 木匠开始用上了电刨 , 不再需要拉锯 。 村里有个木匠 , 被电刨飞脱的砂轮击中一只眼 , 成为一个独眼人 。 木匠这个职业从此在我的心里蒙上了阴影 , 我觉得这是一个高危职业 , 并不适合走路做事都惯于走神的我 。 我不再想当木匠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