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保健,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体育运动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庄子·刻意》云:“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 。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说明当时用导引等方法运动形体来养生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 。《吕氏春秋》中更明确指明了运动养生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 。非常明显,此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 。《黄帝内经》也很重视运动养生,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调应“和于术数” 。所谓“术数”,据王冰注:“术数者,保生之大伦”,即指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在内 。后汉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做体操,其弟子吴普按照“五禽戏”天天锻炼,活到90多岁,还耳目聪明、牙齿完好 。“五禽戏”的出现,使中医健身术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以后其他运动保健形式的出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到了晋唐时期,主张运动的养生家多了起来,晋张华《博物志》中所载青牛道士封君达养性法的第一条便是“体欲常少劳,无过度” 。南北朝时期,梁陶弘景所辑《养性延命录》中说:“人欲小劳,但莫至疲及强所不能堪胜耳 。人食毕,当行步踌躇,有所修为快也 。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劳动数故也 。”唐代名医孙思邈亦很重视运动养生,他在《保生铭》中提出“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他本人还坚持走步运动,认为“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出门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 。到宋代,对运动保健的养生法的研究又前进了一步,如蒲虔贯著《保生要录》,专列“调肢体”一门,主张用导引动形体 。明代著名养生学家冷谦著《修令要旨》、王蔡传撰(修真秘要),均提倡用导引来锻炼身体 。现在,在我国流传极广的太极拳,据说是明代戚继光根据民间拳术总结出来的拳经32势 。清代养生学家曹庭栋创“卧功、坐功、立功三项”,作为简便易行的导引法,以供老年锻炼之用 。
【运动保健】
文章插图
以上说明,古人是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这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推迟向衰老变化的过程,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更是极为有益 。法国医生蒂索曾说:“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 。”话尽管讲得有点过头,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实是,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使生活和工作充满朝气蓬勃的活力和轻松愉快的乐趣;可以帮助建立生活的规律和秩序,提高睡眠的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人体的适应和代偿机能,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总之,运动可以使人健全体魄、防病防老、延长寿命,正因为如此,所以,国外有人说:“运动是健康的源泉”,这同我国清代的教育家颜习斋所说的“养生莫善于习动” 。“一身动则一身强”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运动与髌骨劳损
- 提高感觉器官功能与掌握运动技术有什么关系
- 你理解生命在于运动的含义吗
- 怪走也健身
- 人体是怎样运动的
- 有氧运动的降压效果更显著
- 运动让血管更年轻
- 卧床患者的运动康复
- 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 炎夏快到 开始准备防晒美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