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孩子欢迎的10种妈妈】

文章插图
中国传统的儒家理念说“儿不嫌母丑”,妈妈付出了生养的辛劳,于是她就有权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而孩子只能无条件地接受妈妈的全部,不能对她的作为提出任何异议……今天,这一传统思维正在逐步被打破,事实是,连五六岁的孩子,也会纷纷以稚嫩的语言向妈妈提出要求 。也就是说,今天做一个受欢迎的好妈妈,不只是做孩子的全职保姆和全天候家教就够了 。一个聪明的妈妈,是一个善于洞察和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能够“与时俱进”的妈妈 。
在下文列举的10种不受孩子欢迎的妈妈中,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就要小心啦!
1、老问我“阿姨亲,还是妈妈亲?”的妈妈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把孩子的日常照看委托给保姆的妈妈越来越多,极端的例子,是一周见不了孩子两天 。而发现孩子在情感上依赖保姆,又不免妒火中烧 。表现为当着孩子的面挑剔保姆的行为,或者要孩子做出选择:“是妈妈亲,还是阿姨亲?”有一位外企白领因为儿子过分“黏”保姆,接连换了四任保姆来争抢孩子的“情感所有权”,结果弄得四岁的儿子变得特别胆小、怕黑,没有安全感 。
gh画外音:再尽心尽力的保姆,都无法替代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再忙的妈妈都应保证每天与孩子接触45分钟到一个小时,此时的妈妈应关掉手机,好好沉浸在孩子为你提供的纯真环境里 。要知道亲子互动不仅使孩子得益,妈妈也是受益者—它令你体验卸下面具、本色示人的快乐 。
2、总说我不如隔壁小孩的妈妈
十个妈妈八个逃不出攀比的怪圈,从谁的孩子长得白、个儿高,到谁的孩子会背唐诗宋词;从谁的孩子过了钢琴8级,到谁的孩子书法已赴日展览……妈妈们在一起咬完耳朵,回来看到自家怯懦平常的孩子,免不了急火攻心,絮絮叨叨 。6岁的何童很不高兴他家楼上就有这么个“榜样”:早上6点半,楼上的小姑娘已经在唱英文歌;晚上10点钟,楼上的钢琴练习曲还在不厌其烦地奏响,同样是6岁,同样是大学老师的孩子,人家女儿怎么强过我家的儿子这许多?妈妈一面对儿子严加督促,一面止不住叹息:我要有个乖巧的女儿就好了 。6岁的何童有一天终于将唠叨不休的妈妈彻底噎住:“你想要楼上的王菁做女儿,我还想要楼上的王菁妈妈做妈妈呢,人家王菁妈妈比你漂亮,比你有学问!”妈妈的脸不禁变得煞白 。
gh画外音:可以说,爱攀比的妈妈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痴心,正是因为沉缅在对儿女前程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她才会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 。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击孩子的习惯,从根本上说,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 。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心理上不断做出的自我肯定,缺乏自信的小孩最终会变得底气皆无,碌碌无为 。
此外,攀比造成的苛求也将使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 。4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总听妈妈说自己不如邻居及同事的某个小孩,心理压力会增大,会有被抛弃的恐慌 。而当孩子渐渐长大,意识到自己再不合妈妈的意,妈妈都无法抛弃自己时,向上的动力也会消失,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疲沓,任何批评都无法触动他 。甚至,他会反讽自己的妈妈“不如某某同学的妈妈漂亮有学问” 。此时,作为妈妈,你将如何面对这一尴尬的局面?
3、总说“这也不准,那也危险”的妈妈
生性敏感的妈妈特别容易就孩子的安全问题反复提醒、唠叨 。6岁的萌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妈妈没有下班,她从幼儿园回来只能跟保姆呆在家中看电视,不能到大院里去“疯” 。妈妈总是以报纸上拐卖儿童或看护不力导致儿童受伤致残的例子来吓唬她,久而久之,萌萌就变成彻彻底底的“电视儿童”,见了陌生的客人连招呼也不打,而是像老鼠一样蹿进小房间里,半天也不出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不分性别”教育孩子
- 父亲要当好孩子领路人
- 家长要学会真爱
- 四种方法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 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做得更好
- 我是否该把离婚的事告诉孩子
- 为孩子找个家庭医师
- 你侵犯了孩子的权益吗
- 住宅高低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 家,不该成为“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