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高千尺 , 叶落归根 。
年过六十 , 有一种生活方式 , 叫回故乡 。
也许 , 有人就此留在故乡安享晚年;也许 , 有人圆了思乡之梦后 , 彻底地再次远离故乡 。 但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 , 都绕不开 , 来一场与故乡的约会 , 或近或远、或长或短......
本文图片
01
回故乡 , 再陪父母一程 。
古诗《十五从军行》中讲述了一名“十五从军行 , 八十始得归”的老人 , 回到家乡后 , 老屋成冢 , 父母已逝 , 舂谷作饭 , 采葵作羹的场景 。
但“羹饭一时熟 , 不知饴阿谁 。 ”唯有“出门东向望 , 泪落沾我衣 。 ”
无尽的心酸与哀伤 , 随着泪水恣意流淌 , 读来让人忍不住跟着落泪 。
是啊 , 父母在 , 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 , 人生只剩归途 。
当下 , 人们背井离乡 , 多半不再是征战疆场 , 而是为了谋生计 。 漂泊大半生 , 唯一让自己放心不下的 , 就是年迈的父母 。
你陪我长大 , 我陪你变老 。
为着这个朴素的心愿 , 他们毅然决然地开启了回乡之旅 。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未改鬓毛衰 。 ”当已显现出老态的自己 , 回到了比自己更加苍老的父母身边 , 心中大概是五味杂陈吧 。
喜的是 , 父母健在 , 还能承欢于他们膝下 , 还能做“孩子” , 听他们唠叨 , 陪他们细数从前 。
忧的是 ,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 不管自己如何尽孝 , 都拦不住他们走向生命的终点 。
就这样 , 将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 , 好好珍惜吧 。 只要陪在父母身旁 , 哪怕不说什么 , 不刻意去做什么 , 只要一回头 , 就能看到彼此 , 那份牵挂就可以放下 , 了却遗憾 。
本文图片
02
回故乡 , 再访儿时伙伴 。
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 , 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儿时伙伴 , 他就是闰土 。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 , 闰土是一个机灵聪慧 , 健康活泼的少年 , 他带着“我”在下雪天支起竹匾捕捉麻雀 , 给我“讲”在月夜下的西瓜地里“捕猹”的经历 , 他带着“我”知晓了许多新鲜事 , 成为童年记忆里最难忘的一部分 。
二十年后 , 当“我”再次回到故乡 , 闰土得知消息 , 也特意赶来与“我”会面 。 那份亲切与欢喜在两人还未见面之前 , 已经涌动在字里行间 。
可是 , 当闰土再见到“我” , 一声“老爷”却打破了“我” 的所有幻想 , 一肚子话不知从何说起 , “我”和闰土之间的“厚障壁”已经横亘在眼前 , 无需多说什么 , 一切尽在不言中 。
中年的闰土 , 已经被生活磨砺得像个木偶人了 , 让“我”心疼不已却又无能为力 , 而唯一让“我”感到欢喜的 , 是闰土的孩子和“我”的侄儿宏儿又松松爽爽地玩到一块去了 。
虽然 , “我”和闰土就此作别 , 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值得念想的东西 。 但老友相见 , 在见到的那一刻 , 那些长长久久陪伴着自己的友情便再次得到了升华 , 也许终将走上不同的人生之路 , 但我们依然会带着感激前行 。
年过六十 , 再次回到故乡 , 也许 , 儿时玩伴也垂垂老矣 , 大家的日子各不相同 , 一言难尽 。 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再一次相聚 , 只说欢喜 , 不言悲伤 , 彼此祝福 , 余生各自安好 , 便也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 重温了童年 , 重温了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王珂又破产?10年过去,再看盛极一时的京城四少,都成时代的眼泪
- |年过半百的人,如果还在到处打工,需要忘掉这四种人
- |人到六十才看透,远离同事群,摆脱亲戚圈,放弃廉价感情才算成熟
- |士说心语|从故乡到异乡,母爱如月光照在我的哨位上
- |人过六十,真正厉害的人,与儿女交往,会讲“拆屋效应”
- 伊尔斯·桑德|人过六十,请收起你的“敏感”
- 故乡|士说心语丨从故乡到异乡,母爱如月光照在我的哨位上
- |净身出户也要与闫妮离婚的邹伟,如今18年过去了,他后悔了吗?
- |女人年过五十,还需要找老伴儿吗?三位过来人的回答很戳心
- |故乡情缘:史铁生《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