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家长、老师摆脱自寻烦恼的3个信条( 二 )


我每天只能集中精力工作三四个小时 , 然后就很容易分心 —— 这就是你最好的工作状态 , 没有必要苛求自己做到六个小时、七个小时 。
我总是很容易拖延 , 延期的任务已经对堆积如山了 —— 这就说明在你心中它们并不是很紧迫 , 没有必要强求自己一定要兼顾这么多事情 。
我总是很保守 , 不敢冒险 , 也不敢面对陌生的挑战 —— 这就说明你对「安全」和「稳定」看得很重 , 没有必要要求自己像别人一样充满活力和干劲 。
你先接纳目前的自己 , 先要理解和明白一件事情:很多时候 , 我们跟别人的差异 , 并不意味着别人比我们更优秀 , 而仅仅是侧重点不同罢了 。
你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不够长 , 也许意味着你的思维速度和处理事情的速度更快 。
你总是很容易拖延 , 也许意味着你能够更好地判断什么是重要的 , 能够抓住繁多事务的要点 。
你总是很保守、不敢冒险 , 也许意味着你做事情滴水不漏 , 不容易出现问题和纰漏……
先接纳自己 , 再在这个基础上 , 去体验、沉浸和感受自己才能的发挥 , 关注自己做得好的地方 , 关注那些以往被「不够优秀」所掩埋、没有被自己注意到的地方 。
然后 , 再去思考:我已经很好了 , 但是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一些微调 , 让自己变得更好?
改变自己 , 不是要去苛责自己 , 而是反过来 ——你要先认可自己、热爱自己 , 然后才能去谈「改变」 。
只有热爱能够成为真正的、不竭的动力 , 而不是相反 。
2. 别把没有的东西 , 当成「本该得到」的东西 。
很多时候 , 导致我们产生烦恼的负面力量 , 往往就是两种 。 一种叫做「恐惧」 , 它会让我们患得患失 , 挣扎于内耗之中 , 难以寸进 。
另一种 , 则是「贪婪」 。
贪婪如何对我们施加影响呢?往往也有两种方式 。 一是我们已经得到的东西 , 二是我们「本该得到」的东西 。
我在如何让心灵永远保持活力?中提到:年轻的时候 , 我们一无所有 , 因此我们更倾向于把目光放在「未来」 , 着眼于「如何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但随着年岁增长 , 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 , 害怕失去的也越来越多 , 我们渐渐把生活的重心 , 转移到「如何不失去我已有的东西」 。
你放在心上的东西有多少 , 你相当于每天就要背负着多少的负担 , 在步步前行 。
但很多人常犯的问题是什么呢?在这个已经很重的负担上面 , 再加上那些「我没有得到 , 但我本该得到」的东西 。
比如:
放弃了一个调岗的机会 , 后来无数次地回想起来 , 问自己:要是当初我接受了 , 现在会怎么样 , 是不是会更好?
在挑战的面前退缩了 , 会不断地问自己:当时那个项目 , 如果自己有勇气去挑战一下的话 , 现状应该会很不一样吧?
没有踩中投资最好的时机 , 会反复地懊恼:要是我早一点行动就好了 , 我本该可以得到更高的收益的……
我们很容易有一个毛病:一个东西 , 只要它是好的 , 只要我知道了 , 我就想要得到它;一旦我没有得到 , 我就会认为是我「失去了它」 。 从而 , 不断陷入对自己的批判之中 。
这就是「损失厌恶」的威力:我们把没有得到的东西 , 视为是本该得到的东西 。 从而把「没有得到」这件事情 , 扭曲成了「失去」 , 激活了我们大脑对损失的厌恶 。
这种思维方式 , 日积月累 , 会慢慢在潜意识里给我们灌输一个信念:
我现在的状况是不够好的 , 而我本来可以更好 , 但是我没有选择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