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家长、老师摆脱自寻烦恼的3个信条

大脑|家长、老师摆脱自寻烦恼的3个信条
本文图片

图片作者:Supriya Bhonsle
今天的文章 , 我想跟你分享 , 三个对我帮助很大的信条 。
在生活和工作中 , 我们往往容易自寻烦恼 , 为一些本不应操心的事情去操心 , 把时间和精力白白消耗在内耗中 。
而大多数烦恼 , 又可以归结到三个思维陷阱上 —— 也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 。
希望这三个简单的信条 , 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走出来 , 摆脱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陷阱 。
1. 跟内在的自我苛责和自我监测和解
今天看到一个有趣的段子 。
我:又是新的一天 , 让我们加把劲 , 把今天的任务都做完吧!
大脑:不!你不想!
我:好吧 , 好吧 , 那今天我们就稍微放松一下吧 。
大脑:不许放松!要自责懒惰!
我想 , 不少朋友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明明想努力 , 想行动 , 有许多任务等着去做 , 但就是缺乏行动力 , 打不起精神 。
不去做也就罢了 , 那就休息一下吧 , 但休息的时候又不断在心里苛责自己:
我怎么这么懒;
我又荒废了一天;
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得高效、自律、专注……
很明显 , 如果我们跳出来 , 理性地去看待这种行为 , 我们会发现这种行为非常愚蠢:我们要么就专注工作 , 要么就好好休息 。 沉浸在对自我的要求和苛责里面 , 既无法集中精力工作 , 又不能好好休息放松 , 既于事无补 , 又让我们不开心 , 有什么意义呢?
但为什么我们还是乐此不疲地沉浸在这种状态之中呢?
原因在于:我们的「自我监测」功能太强了 。
我们总是很容易给自己设定一个过高的期望和标准 , 然后打开我们的「自我监测」功能 , 时时刻刻「监测」自己是否偏离了这个标准 。 那些对自己要求越高的人 , 越容易设定更高的标准 , 同时保持全天候的自我监测 。
这背后的原因 , 还是在于:我们都有一个需求 , 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 但什么样的人才是「优秀」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标准 。 因此 , 我们往往会结合外界灌输给我们的信息 , 在心中构造出一个虚假的、完美的标准 , 并要求自己向这个标准看齐 。
因此 , 一旦我们「监测」到自己偏离了这个标准 —— 比如 , 本应努力工作 , 但是却荒废了一个小时 —— 就会给大脑发送一个警觉信号 , 告诉大脑:
我们在离「优秀」的道路上 , 又更远了一点 , 要注意啊……
但实际上 , 我们真正渴望要得到的是什么呢?并不是「优秀」 , 而是「幸福」 。
我们只是在内心深处 , 潜移默化地把这两者打上了一个等号:只要我变得优秀了 , 我就会得到幸福 —— 问题就是:这是真的吗?
不是的 。
真正的幸福来源于什么?来源于接纳自己 , 并在这个基础上体验到满足、充实、成就感 。 幸福不是无所求 , 也不是有所得 , 而是所得高于所求 。
但当我们挣扎在「我不够优秀」 , 从而一遍遍地在内心否定和怀疑自己时 , 我们其实就已经走到幸福的对立面了 。
我们不断地把「所求」的标准提高 , 把着眼点放在「所求」和「所得」的差距上 , 一遍又一遍地强化这个差距 , 让自己沉浸在「我不够好」「我不应该懈怠」的自责和沮丧之中 。
所以 , 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首先 , 一定是接纳现在的自己 。 要明白一点:「最好的我」并不是我们心目中那个虚假的、高不可攀的「理想自我」 , 而是现在、当下、此时此刻 , 在思考和行动的「现实自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