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以县市为单位,麻风患病率和发病(发现)率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消灭标准,然而必须清醒认识到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为巩固防治成果,应采取相应对策,以实现消灭麻风病的下一目标 。

文章插图
【安徽省麻风防治及其效果】 一、一般情况
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面积13.9万km2,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 。总人口6540万,9个民族,年人均收入4924元 。辖17地市、65县市,麻风病防治单位83个,专职工作人员225名,兼职工作人员198名 。截止1998年,累计发现患者7720例,未愈迁入患者8例,治愈患者6458例,复发患者111例(复发治愈84例),外迁患者49例,下落不明50例,治愈前死亡1061例,1998年底现症患者137例 。
二、防治过程
解放前,麻风病在安徽一直处于自然流行状态 。1956年原安徽省第一康复医院,改建为安徽省麻风病医院,主要隔离治疗有传染性患者 。1963年全省建立麻风村院47所,收治患者1375例,1998年全省麻风村院19所(撤并28所),住院残老患者562例 。1964~1984年、1991年和1993年对重点麻风村院进行了维修 。预计10年后最少保留3所麻风村院,维护残老患者安度晚年 。麻风村院的隔离治疗曾起过重要作用,用dds单疗治愈患者5192例,占治愈患者总数80.4% 。随着防治工作的发展,80年代后,麻风病防治工作实行了“四个转变”,新患者在院外接受联合化疗(mdt),给患者生活、工作、家庭带来很多方便,同时也为国家节约了开支 。
三、防治措施
(一)省先后举办各种培训班150期,培训人员2万人次 。70年代,邀请省内、外专家开展学术交流 。1974年我省又成立5个“麻风病防治技术协作区” 。通过交流,学习外省麻风防治经验,交流本省麻风防治动态,制定防治对策 。80年代开始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麻风病防治工作,将麻风病列入当地日常卫生防疫防治单位的目标管理,采取分层培训办法,发挥三级卫生防治网的作用 。
(二)1980年前全省开展了4次大规模调查(1957、1963、1966和1973年) 。调查方法以线索调查为主,发病率较高的县、公社进行过滤性普查,治愈患者和家属检查和学生体检 。调查的同时普及麻风病防治常识,印发宣传材料50万份,编印麻风病知识书籍10900册,各种新闻媒介刊载或播出麻风防治知识稿件700多份 。
80年代以后,坚持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法发现患者,采取门诊检查、乡村医生报病、线索调查、家属健康检查、治愈存活者复查及报病奖励等措施,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 。
(三)麻风考核验收,成立组织,制定实施细则,召开地市县卫生局长和业务单位负责人现场工作会议,1990~1995年底全省完成自行考核和省级复核验收任务 。1995年完成基本消灭麻风病第一阶段防治目标后,继续加强麻风防治管理,制定今后麻风防治工作任务,重视平时各种资料汇总,使防治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
四、防治成果
(一)新患者减少,发现率和发病率逐年下降 。新发现患者由1957年522例,减少至1998年的32例,发现率由1957年的1.564/10万降至1998年0.049/10万,下降96%;经10年追补后的发病率由1967年0.582/10万降至1998年0.115/10万,下降80%;近5年的发病率、发现率均持续稳步下降 。
(二)现症患者数减少,患病率下降 。1998年底现症患者137例,患病率为0.0021%,较1966年0.071%,下降97% 。1957年新发病例中ⅱ级畸残率为60%,1998年为16%,下降73.3% 。
(三)流行范围缩小,流行程度下降 。截止1998年全省113个县(市区)中,患病率为“0”的有77个县(市区),患病率≤0.01‰有36个县(市区) 。全省尚有26个县(市区)102例患者在接受mdt,mdt覆盖率、规则治疗率均为98%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1989到1998年中国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状况
- 1990到1998年国麻风新发病例分析
- 1989到1998年江西省新发现麻风病例分析
- 上海基本消灭麻风病前后的防治工作
- 石蜡包埋组织中麻风菌基因扩增试验初探
- 盐城市麻风流行趋势及特征分析
- 全国性病麻风病疫情监测工作会议麻风疫情工作组会议纪要
- 宁夏麻风防治40年概况
- 江西省麻风流行病学分析
- 基因序列分析在麻风分支杆菌分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