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例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的斑贴试验分析

一、病例和方法
1.一般资料:受试患者共116例,其中男51例,女65例 。根据病情分成两组 。ⅰ组:拟诊接触性皮炎62例,均有暴露于某致敏物接触史,病程5d至4年 。ⅱ组:拟诊湿疹54例,病程2个月至5年,其中急性湿疹17例,慢性湿疹37例,有25例病史中有可疑致敏物,这些可疑致敏物大致可分为金属、染料、橡胶、塑料制品等 。受试者均在皮疹消退后停用抗组胺药48h,停皮质类固醇1周后进行斑贴试验 。

116例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的斑贴试验分析

文章插图
2.斑贴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斑试抗原为北京医科大学怡达技术装备厂生产,共19种,受试者均以0.9%的生理盐水做对照 。可疑致敏原由患者提供 。每例患者均以标准方法将受试抗原贴在上背部脊柱两侧,48h揭去,于48h、72h由专人按icdrg标准进行结果判断 。
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
二、结果
116例接触性皮炎和湿疹患者中,对1种或1种以上抗原呈阳性反应者80例(102种),斑试阳性率为69.0% 。其中对1种抗原呈阳性反应者64例(80.0%),对2种抗原呈阳性反应者12例(15.0%),对3种以上抗原呈阳性反应者4例(5.0%) 。主要致敏原为对苯二胺27例次,硫酸镍18例次,重铬酸钾16例次 。其它依次为橡胶ⅰ~ⅳ分别为5例次、3例次、3例次、4例次,香料ⅰ、ⅱ分别为6例次、4例次,白降汞6例次,苯唑卡因、乙二胺、环氧树脂各2例次,咪唑烷基脲、硫酸新霉素、布罗波尔、对羟基苯甲酸混合物各1例次,无1例对松香、甲醛呈阳性反应 。所有受试者0.9%生理盐水均无反应 。
ⅰ组斑试阳性者48/62例(77.4%),ⅱ组斑试阳性者32/54例(59.2%),两者的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χ2=4.44,p<0.05) 。80例斑试阳性患者中,男32例(40%),女48例(60%),男女之间斑试阳性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65,p">0.05) 。
【116例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的斑贴试验分析】 对有可疑致敏原的62例皮炎和25例湿疹患者,进行可疑致敏原斑试,结果皮炎患者31例、湿疹患者10例呈阳性反应,可疑致敏原与斑试结果的符合率为64%和31.3% 。皮炎、湿疹可疑致敏原与斑试结果的符合率间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8.54,p<0.01)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