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例甲真菌病真菌分离培养

一、病例和方法
病例情况:197例均具典型临床症状,真菌直接镜检阳性 。其中女144例,男53例 。年龄12~ 80岁,平均37岁 。病程1个月至40年,平均5.7年 。临床分型:远端侧位甲下甲真菌病(dlso )99例,白色浅表性甲真菌病(wso)2例,近端甲下甲真菌病(pso)16例,全营养不良性甲真菌 病(tdo)80例 。

197例甲真菌病真菌分离培养

文章插图
方法:取材:每一病例选择一个病变较严重的病甲作为靶甲,行甲修剪取材 。分离培养:每 份标本接种两种培养基:即含和不含氯霉素和放线菌酮的沙堡葡萄糖琼脂基,每种培养基种 3管,每管种3点,置25℃~27℃温箱培养,4周以上无菌生长判为阴性 。鉴定菌种:丝状菌 用常规方法,酵母菌采用api20c方法 。
二、结果
培养的阳性率:197份标本有134份培养出阳性菌株,在其中有8份标本同时培养出两种不同 菌株,总阳性率68% 。共分离培养出142株菌株 。142株分离培养的菌种如下:①皮肤癣菌100 株占70.4%,其中红色毛癣菌96株占67.6%,絮状表皮癣菌2株占1.4%,断发毛癣菌及猴类 毛癣菌各1株,各占0.7%;②酵母菌21株占14.8%,其中近平滑念珠菌15株占10.6%,季也 蒙念珠菌2株占1.4%,涎沫念珠菌和红酵母各1株各占0.7%,其它酵母菌2株占1.4%;③霉 菌21株占14.8%,其中曲霉属13株占9.2%,镰刀菌属2株占1.4%,青霉属、帚霉属、毛壳 菌属和毛霉属各1株,各占0.7%;其它霉菌2株占1.4% 。酵母菌有10例、霉菌有15例为两次 以上取材,分别有6例(60%)和10例(66.6%)分离培养出同一菌种 。
临床类型与分离菌种间的关系:dlso型:红色毛癣菌34株,酵母菌属11株,曲霉属2株,断 发毛癣菌、猴类毛癣菌、镰刀菌属、青霉属和毛霉菌属各1株,混合菌5株;wso型:2株均为 酵母菌属;pso型:红色毛癣菌8株,絮状表皮癣菌、帚霉属及其它霉菌各1株;tdo型:红色 毛癣菌48株,酵母菌2株,曲霉属7株,絮状表皮癣菌、镰刀菌属、毛壳菌属及其它霉菌各1 株,混合菌3株 。
三、讨论
文献报道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的阳性率为25%~80%[1],我们将1 份标本同时接种于两种不同培养基及对半数病例两次以上取材,获得较高的阳性率,表明多 次取材及接种两种不同培养基对甲真菌病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性 。
【197例甲真菌病真菌分离培养】 本文分离培养的142株菌种,皮肤癣菌占70.4%,酵母菌占14.8%,霉菌占14.8% 。本文结 果与1965年[2]结果比较,皮肤癣菌有下降趋势,而酵母菌和霉 菌 则有上升的趋势 。本文分离的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96株占皮肤癣菌的96%,与文献报道 一致[2,3],但未分离出须癣毛癣菌,却分离出1株猴类毛癣 菌,目前尚未见报道 。本结果近平滑念珠菌15株占酵母菌属的71.4%,居首位,与姚志荣等 [4]报道一致;曲霉13株占霉菌的68.4%,居首位,与文献报 道[3]一致 。本文中红色毛癣菌是dlso、pso及tdo型的主要病原 菌 。两例swo型分离的菌种均为酵母菌属,提示临床类型与分离菌种间具有一定关系,可供选择治疗药物时参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