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体外研究发现角朊细胞(kc)能产生多种影响黑素细胞(mc)增殖、黑素形成、形态、分化及其存活的细胞因子[1],其中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内皮素-1(et-1)和干细胞因子(scf)最为重要 。halaban等的体外研究证实[2],来源于kc的bfgf是正常mc的自然生长因子 。白癜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表皮内的mc减少或消失,其发生的确切原因仍不清楚 。了解kc所分泌的细胞因子bfgf在不同病期节段型白癜风皮损处kc的表达状况,为判断mc自体移植治疗白癜风后白斑区mc的转归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以及进一步认识该病的发生机制,均有一定意义 。为此,本实验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在分子水平观察了节段型白癜风皮损区kc表达细胞因子bfgf的

文章插图
一、材料和方法
(一)病例:胸背部节段型白癜风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6~38岁;病程6个月至15年,平均7.5年;其中活动期8例,稳定期9例;取材部位为白斑与正常皮肤交界处的白斑皮肤 。患者分型、分期参照全国色素病学组修定的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进行[3] 。正常人对照采用胸背皮肤,共8例,男3例,女5例;年龄21~40岁 。所有标本取材后立即放入液氮冻存备用 。
(二)原位杂交:
1.探针的标记及原位杂交:0.8kb的bfgf cdna裸探针由美国abraham博士惠赠 。采用地高辛dna标记及检测试剂盒标记(德国宝灵曼公司),标记过程按试剂盒规定步骤进行;原位杂交参照文献[4]进行 。
2.阴性对照:设置三种[4]:①以不加探针的杂交液进行杂交;②切片在杂交前用rnase处理,以降解细胞内所有的rna;③先用等量的未标记探针杂交后再用标记探针杂交 。
3.结果判断:在排除非特异性染色的情况下,原位杂交以胞浆内出现淡蓝色颗粒为阳性,典型的呈“月牙”状,每张切片在400倍镜下随机选择10个视野,计数每个视野中的阳性细胞,每例计数10张切片,取其平均值,作为该例标本的原位杂交阳性数 。
(三)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正常人皮肤组织可见细胞内bfgf的mrna表达,其分布主要为表皮内的kc、真皮内的成纤维细胞,表皮内表达bfgf mrna的kc主要分布在基底细胞层和棘细胞层 。在皮损处,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棘细胞层和颗粒层,真皮内阳性细胞与正常人对照间未见显著性差异 。各组阳性角朊细胞平均数分别是:正常人表皮13.6±5.3,稳定期白癜风10.2±4.4,活动期6.7±3.9 。稳定期白斑区kc的分布和其阳性细胞数与正常人皮肤间无显著性差异,而活动期白斑区kc的阳性细胞数则低于正常人对照(p<0.05),阴性对照所采用的3种阴性对照方法结果均为阴性 。
三、讨论
既往观察bfgf mrna的表达多在培养细胞中进行,已发现培养的kc、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均能表达该因子的mrna[1,5],在组织原位中的观察报道较少 。1991年scott等[6]报道用同位素标记bfgf的rna探针对正常皮肤进行原位杂交,首次证实了体外实验的发现,即皮肤组织内kc、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表达bfgf,他们的实验观察到,正常表皮内从基底层至颗粒层细胞几乎全有密集的表达信号,各层之间的信号强弱无区别,真皮内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表达信号散在分布且强弱不一 。从我们的实验结果看,正常人表皮内并非所有的细胞表达bfgf,而仅有少部分基底层和棘层细胞有表达信号;真皮内可见散在阳性细胞,从分布和形态上可以确定是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但阳性细胞数也远低于scott等的报道,上述差异出现的原因可能与所用探针性质和杂交方法不同有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复方驱虫斑鸠菊搽剂治疗白癜风
- 斑秃与白癜风及甲状腺疾病并发的分析
- 银屑病皮损区IL-8HLA-DR
- 白癜风患者血清及皮肤组织液硒元素测定
- 手术合并药物治疗白癜风28例
- 喜树碱酊外用治疗白癜风46例
- 中药消白汤与消白酊治疗白癜风临床观察
- 白癜风合并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例
- 白癜风伴鳞状细胞癌一例
- 手术 女子割双眼皮后变“白眉大侠”?怀疑手术引起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