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患者青霉素和丹参治疗前后微循环改变

银屑病的病因虽经多年研究,至今未明,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临床中,我们发现一部分患者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泛发性银屑病,且其血液粘度普遍增高 。为此,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青霉素联合治疗银屑病患者228例,取得良好效果 。为明确药物的作用机理,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甲皱微循环的改变,并分析微循环的改变与疗效有无必然的联系 。
【银屑病患者青霉素和丹参治疗前后微循环改变】

银屑病患者青霉素和丹参治疗前后微循环改变

文章插图

一、病例和方法
(一)病例:随机选择皮肤科门诊、住院银屑病患者228例 。其中98例发病前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史,其余病例诱因不明 。均为泛发 。男127例,女101例;年龄7~58岁;病程3天至31年 。寻常型银屑病219例,其中进行期184例,静止期35例;红皮症型7例,脓疱型2例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部分经病理)确诊 。
(二)材料:血流变仪:北京普利生公司 。wx-6多部位微循环显示镜、录像及黑白显像系统、双光束冷光源 。复方丹参注射液: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冈制药厂 。青霉素钠:华北制药厂 。
(三)检测方法:所有患者于治疗前、第一、二疗程结束后分别测血流变学:晨起取患者空腹静脉血8ml,在血流变仪内分别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全血还原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等 。同时所有患者均测甲皱微循环:受检前一天禁药物及烟酒,于18℃~20℃室温下测定 。
(四)治疗:据患者不同年龄及体重,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ml,加入5%葡萄糖500ml内,青霉素皮试阴性后将480万u~800万u加入生理盐水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休息5天,进行第二疗程的治疗 。每日观察患者自觉症状及皮损消退情况 。
(五)疗效判定标准:
1.疗效判定:痊愈为皮损100%消退,留色素减退斑,无瘙痒症状;显效为皮损消退>70%,无或自觉轻微瘙痒;有效为皮损消退30%~70%,轻度瘙痒;无效为皮损消退<30% 。
2.血液流变学:共观察指标12项,一项异常积1分 。计算每例所得分数 。
3.甲皱微循环:甲皱微血管的形态、流态及血管周围状态的改变按照全军微循环专业组判定的标准[1]评分 。
二、结果
(一)疗效:治疗228例,第一疗程结束时,痊愈72例(31.58%),显效78例(34.21%),有效31例(13.60%),无效47例(20.61%);总有效率79.39% 。第二疗程结束时,痊愈109例(47.80%),显效95例(41.67%),有效15例(6.58%),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6.05% 。
(二)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治疗前:血液流变学示82.30%以上患者有轻、中度高粘血症及红细胞凝集 。其计分均数为5.86 。甲皱微循环:70.00%患者表现为管袢清晰度降低;60%患者管袢数目减少且明显缩短;93.30%的患者交叉、畸形,管袢明显增多;66.60%的患者血流变慢,呈粒线流或红细胞聚集;83.30%的患者乳头平坦或呈波纹状;46.0%的患者汗腺导管增多,其计分均数为3.08±1.20 。
第一疗程结束时,血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血液流变学计分均数为4.92,与治疗前比较,t=6.36,p<0.01;甲皱微循环为2.62±1.00,与治疗前比较,t=2.19,p<0.05 。第二疗程结束时,血液流变学较第一疗程结束时无明显改善,计分均数为4.76(t=0.28,p>0.05);而甲皱微循环进一步改善,计分均数为2.19±0.86(t=2.71,p<0.01) 。
三、讨论
银屑病(尤其是点滴状)与a族链球菌感染有密切关系[2] 。且大部分患者存在血粘度高和微血管系统的改变[3],如表浅血管丛的扩张和迂曲等 。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本实验给予青霉素和丹参联合治疗,一方面控制链球菌感染,清除可能存在的感染灶,另一方面,改善血液流变和微循环系统,以达到治疗目的 。结果表明,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有89.47%的患者达到临床痊愈或基本痊愈 。其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于第一疗程都有较明显的改善;第二疗程结束后甲皱微循环进一步改善,而血液流变学改善不著 。由此可以看出,治疗结果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不呈负相关关系 。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不能排除一些干扰因素,另外,亦可证明复方丹参治疗银屑病的机理不单在于改善微循环,其更重要的作用可能在于调节免疫反应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