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32例寻常型银屑病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7~54岁,平均34岁;病程1周至20年,均为进行期 。泛发性20例,局限性12例 。3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16~52岁,平均36岁 。两组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 。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整合素表达的研究】

文章插图
(二)实验方法:
1.仪器与试剂:facscan型流式细胞仪由美国bd公司生产 。标有荧光抗体的鼠抗人cd18、cd29及阴性对照羊抗鼠igg1-fitc,由法国国际免疫公司生产 。淋巴细胞分离液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制品研究所生产 。
2.血液样品处理:取肘静脉血2ml,加入2% edta(1∶9)抗凝管,重层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上,离心1500r/min,15分钟,提取其中淋巴细胞层,再用pbs 2ml漂洗,同速离心,弃上清液后备用 。
3.免疫反应:①cd18:分2管,每管先加100μl提取淋巴细胞,然后一管加cd18-fitc 20ml,另一管加igg1-fitc 20ml,避光室温30分钟,上机 。②cd29:方法同前,只是cd18-fitc改为加cd29-fitc 。
二、结果
如附表所示,32例银屑病患者cd18、cd29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19、6.30,p值均<0.01);泛发性高于局限性,且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5.78、3.28,p<0.01);局限性cd18、cd29表达仍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
附表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18、cd29的
表达(±s,%)
组 别例数 cd18 cd29对照组3017.03±8.9619.04±9.28银屑病组3251.62±16.4348.76±24.23 泛发性2061.57±9.3458.25±21.74 局限性1235.12±11.6432.95±20.04 5.42、3.10,p<0.01) 。
三、讨论
整合素家族是由一条α链与一条β链通过非共价键方式相连的异二聚体 。正常人表皮中只有基底层角朊细胞表达cd29,并主要分布在基底细胞的侧面与顶面,它是基底膜重要成份之一,参与维持基底膜的完整性 。体外实验证实,它还与皮肤中炎性细胞浸润及免疫反应有关,在表皮细胞游走和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除了受累及未受累皮肤基底细胞表达cd29外,皮损处血管cd29表达增强,并不受环孢素a的影响,但环孢素a能影响表皮树枝状细胞对cd18的表达,cd18、cd29在角朊细胞的残余或持续存在是本病临床复发的有效标志[1,2] 。
我们发现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18、cd29表达显著增强,泛发性高于局限性,局限性仍高于正常人,提示cd18、cd29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整合素参与细胞间以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粘附,推测外周血cd18、cd29的增加,可能引起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及其它细胞间的粘附增加,一方面加大了血流阻力,导致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而微循环变化是银屑病表皮增殖、发病的机理之一;另一方面又促使大量淋巴细胞游走并聚集于真皮,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本研究中发现皮损广泛、局部炎症明显的患者,cd18、cd29的表达明显增高,进一步支持这一观点 。外周血cd18、cd29增加,通过血液循环、高内皮静脉以及增生迂曲的血管,又可能引起皮损局部cd18、cd29表达增强,cd18、cd29可能使角朊细胞缩短细胞周期[3] 。因此研究能够阻滞cd18、cd29在银屑病患者中表达的抗体,将为银屑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神经免疫蛋白与淋巴细胞转化的研究
-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的检测
- 银屑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组分的研究
- 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113例分析
- 肢端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一例
- 银屑病皮损中细胞凋亡的原位标记检测与bcl-2的表达
- 在医学目的讨论中审视当前银屑病防治研究工作
- 差别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艾滋病患者外周血前病毒DNA水平
- 淋病患者伴发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分析
- 流式细胞分析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