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中很多都已经是后世实现的“明日黄花”了 。 女人经过奋战 , 已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经济独立 。 以波伏瓦的话来说 , 女人(至少是在进步工业国家中比较成功的那些阶级)现在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 既是“本者”也是“他者” , 同时扮演工人与伴侣、职业妇女与母亲 。 她那些神奇有魔力的功能已经解除 , 不再需要把她当作祭祀品 。 至少对一些女人而言 , 解放、力量、自我已是唾手可得 。 我在曼哈顿上西区的健身俱乐部里环顾四周 , 看见正在举重的90 公斤男人温顺地听从56 公斤重的女性教练的纠正 。 我知道我举的这个例子很狭隘:这不过只是个收费过高的雅皮士健身房 。 但在那里 , 两性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在仅仅十五年前仍不可能发生 。
03.
要快乐 , 还是要自由?
在很大程度上 , 就体力而言女人已经不再依靠男人了 , 这让男人和女人都松了一口气 。 在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里 , 许多陈旧的观念已经瓦解 , 权力的平衡也已开始转移 。 在最幸运的状况下 , 男人和女人在彼此的关系中呈现出一种史无前例的谦卑与宽大 , 正在让平等的观念发挥效用 。 不论任何时候遇到多大的阻力 , 也不论还有多少女人仍然伤痕累累、担惊受怕 , 女性解放运动都是20 世纪唯一成功的革命 , 这点即使是反对这一运动的人也知道 。 当代文明课和文学人文课容许已故白种女人进入书单 , 从而在经典的高墙之内建立起了一个反霸权的论述 , 也就是间接地承认了这项事实 。
本文图片
在20 世纪40 年代的法国 , 女人的地位已经开始改变了 ,波伏瓦预告说 , 这种改变可能是痛苦的 。 早期存在主义思想中有一些元素是她没有拒绝的 , 这些元素始终跃然于字里行间 , 清澈响亮 。
……困于停滞不前的生活而无法自拔的人常常被说成是快乐的 , 其托词是快乐乃建立于安顿休息之上 。 我们拒绝这种观念 , 因为我们抱持的是存在主义伦理学的观点 。 每个主体都通过行动或投射 , 来扮演其主体的角色 , 这些行动或投射是超越的一种形式;只有不停地朝着其他各种自由的方向努力 , 他才能达到自由 。 此刻的存在是向一个不确定的开放未来延伸 , 除此之外没有什么能把此刻存在的理由正当化 。 每当超越落回到固有论(即任何人“本质上”永远是什么什么的观念)和停滞当中 , 存在就堕落成为“en-soi”(也就是臣服于既有状况 , 活得像牲畜一样)自由则堕落为受限与偶然的东西 。 要是这种堕落是主体所同意的 , 他便犯了道德上的错误;要是这种堕落是别人加诸他身上的 , 便会造成挫折和压迫 。 这两种情形都是绝对的邪恶 。 任何有心要为自己的存在提出足够的理由的个人 , 都感到他的存在与一种未被定义的需要相关 , 需要超越他自己 , 需要进行他自由选择的投射 。
我知道 , 有些女性主义者抱怨说 , 波伏瓦关于“投射”和“超越”的观念本身就反映了男性的成就高低标准 , 还有人认为她看轻了母职的创造性与必要性 。 当然 , 波伏瓦自己也在建立神话 。 英雄式的自我超越也许不是所有女人都想要的;对男人来说这也肯定不是一种共同的经验 , 因为许多人在办公室、工厂或工地都做着一再重复、令人麻痹的工作 。
拿我自己来说吧 , 四十八岁的我生活中有妻子、有两个孩子 , 还有许多责任 , 我不确定若要超越我人生中的既有“状况”是否可能不背叛别人 。 资产阶级生活的高贵之处 , 正是在设限的“状况”中找寻小小的自由 , 然后将其渐渐扩大 。 要是你运气好而且能坚持到底 , 便有可能改变你自己 。 就把这称为点滴的超越好了 。 但西蒙·波伏瓦的存在主义伦理学令我激动、令所有的人激动 。 她召唤女人进入英雄式的存在 , 尤其是年轻的未婚女人 。 这意味着那些女人的人生会变得比较艰难困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施瓦辛格|施瓦辛格:出轨自家保姆,暗度陈仓20年,不料私生子长得太像自己
- |昔日总统府变景区?青瓦台时隔74年首次对公众开放,民众排队参观
-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瓦屋山志愿救灾七勇士
- 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列夫·托尔斯泰:舞会之后
- 素缇达|素缇达封后三周年:纳瓦瑞情商高,拉玛十世晒旧照,帕查拉无表示
- -01-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一个人 人生下半场,要学会给生活做减法,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快乐
- 清风以北过南巷 青瓦依旧在,故人无归路
- 瓦妮莎|科比女儿疑恋爱!深夜与男友约会,对方是高富帅,瓦妮莎不反对
- 作者:黎荔在古代 今生去弄瓦
- |施瓦辛格有多坑:为娶肯尼迪外甥女,把情人布丽吉特介绍给史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