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覃瑶之死 绝笔信中称承受巨大压力( 四 )


但对于自己唯一的孩子 , 谢凤娥可谓费尽心血:2002年 , 覃瑶升入刘巷初中 , 谢凤娥“托了点关系” , 也调入该校;2005年 , 枝江一中迁入离县城4公里的新址 , 覃瑶尚有1年才上高中 , 但入一中几成定局 , 谢凤娥夫妇斥资15万元 , 在新址对面买了一套房 , 以方便孩子上学;谢凤娥、覃世雄上班在百里洲镇 , 去枝江一中须先行近10里至渡口 , 花1元过长江 , 再行近10里 。为照顾孩子 , 覃世雄竟试图调入一中 。覃瑶高一时 , 平时只有爷爷奶奶照顾 , 父母周末才过去;到高二 , 谢、覃皆辞去班主任 , 只要不上晚自习 , 就过去陪孩子 , 谢凤娥骑自行车往返需要近3个小时 。
谢凤娥回忆 , 小学四年级她考了个第一 , “我们就带她到北京、天津、北戴河去玩了一圈 。”
就在覃瑶出事前一天 , 谢凤娥还跟李慧敏说 , “覃瑶想吃青豆 , 昨天没买到” , 打电话给覃世雄 , “无论如何今天要买到 。”
在覃瑶的qq空间中——事实上 , 覃瑶的空间中所有日志都由谢凤娥写就 , 覃瑶本人仅添加了一条评论——一位谢凤娥的朋友留言说:“她可要好好地学啊 , 要不然的话 , 可对不起你这个当妈的了 。你对她寄予多么大的希望啊?!她也就是你的将来了!”
在绝笔信中 , 覃瑶写道:“你们对我都有着很高的期望 。对不起 , 让你们失望了 。”
“究竟是什么让孩子感到比死亡还难以面对?”
采访人员初到枝江时 , 一个三轮摩的司机说 , “覃瑶的妈妈对她要求很高 , 120分的卷子得119分 , 回去还要挨俩嘴巴 。平时上课都站着 , 考试的时候才让坐 。”在网上 , 类似的说法流传很广 。有的人说:“这个神童是被逼出来的 , 学习成绩下滑 , 她妈妈也打 , 而且比一般人打得凶” 。
但谢凤娥清楚地记得 , 覃瑶读了近10年书 , 总共只得过两次满分:一次是读第一个初三时的期末考试 , “还被任课同事‘逼’着买糖吃”;还有一次是读第二个初二时的期末考试 。
谢凤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自己作为老师 , 在教育孩子上 , 注重言传身教 , 以及尊重孩子 , 很少打孩子 。初中以前可能打过 , 但上高中之后就没有打骂过孩子 。
在李慧敏的记忆中 , 覃瑶初中三年 , 谢凤娥“从来没有因为分数批评过她 。即使批评也是生活习惯上的事 。”她否认“站着上课”的传闻 。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 我是个有原则的人 。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 是有规矩的 。什么事情可以做 , 什么时候可以做 , 都是清楚的 。”谢凤娥说 。
谢凤娥在她的《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中还写道:“我们老家后面是一条河 , 原来水很深的 , 也淹死过几个人 , 我一直不让你到后面去的 。那次你奶奶挑水浇菜园子 , 里面有小蝌蚪 , 你觉得很好玩 , 并且知道是从河里来的 。在我洗衣服的时候你就一步一挨地挪到河边来了 , 正好 , 我衣服也洗好了 。我知道如果不让你知道点厉害你是不会死心的 , 就说 , ‘好吧 , 你来 , 妈妈弄你看小蝌蚪 。’等你来了以后 , 我就抱着你 , 让你自己去捉小蝌蚪 。你可高兴了 , 我抱着你的时候尽量让你成倒立状 , 让你的头离水面越来越近 , 你觉得怕了 , 我还是继续 , 并且说 , ‘快捉啊 , 你看小蝌蚪多好玩 。’你说 , ‘我再也不要小蝌蚪了 。’我才放了你 , 你真的没再到河边去过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