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故事不够,“文化”来凑,“出口成章”的人设意义何在?( 二 )


她的人生不正如《牡丹亭?惊梦》中所唱的那般 , 犹如“晴丝”一样随风在空中荡漾 。
此时在她的心中 , 她是一个无依、无靠、无根的存在 , 她的人生就如《虞美人》所描写的那般哀婉低沉 。
|《传家》故事不够,“文化”来凑,“出口成章”的人设意义何在?
本文图片

可是 , 这样的一段曲高和寡的昆曲 , 真能向观众确切传达出易钟灵的内心感受吗?
要知道 , 作为戏曲中最古老的曲种之一 , 昆曲素有“雅致”的特点 。
也因为这样的“雅致” , 让昆曲这一种古老的曲种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无法普通人所能欣赏 。
|《传家》故事不够,“文化”来凑,“出口成章”的人设意义何在?
本文图片

即便是那些终日饱读诗词典籍的士大夫们 , 也不见得人人都能理解出每一句昆曲的含义所在 。
所以 , 当易钟灵将这段《牡丹亭?惊梦》娓娓唱出之时 , 不仅她的丈夫席维安不解其中意 。
即便易家所有饱读诗书之人 , 也不见得真能明白她的所唱与所想 。
|《传家》故事不够,“文化”来凑,“出口成章”的人设意义何在?
本文图片

当然 , 这样的一段昆曲是非常符合易钟灵的人设的 。
她就像昆曲中那些“扭扭捏捏”、引经据典的唱词一样 , 即便众人看到了她的喜怒哀乐 , 听到了她的苦闷欢喜 , 却终是无法真正了解这些表相背后的真实想法与意图 。
|《传家》故事不够,“文化”来凑,“出口成章”的人设意义何在?
本文图片

这样的易钟灵 , 或许便是后来被17岁的易钟秀误会、怀疑并算计的根本原因吧 。
从《传家》的整体制作水准上来说 , 我有理由相信 , 这样一幕的出现并不是随意为之的 , 而是《传家》刻意挑选并为观众呈现的 。
|《传家》故事不够,“文化”来凑,“出口成章”的人设意义何在?
本文图片

可是如此意境深远的内容 , 如此毫无痕迹的一段唱词 。
如何让我等从未接触过昆曲、从未听过《牡丹亭?惊梦》、从未读过《虞美人》的普通人 , 能真正了解并明白其中的含义呢?
而这样的“文化”现象 , 在易钟灵的身上并非只有这一处而已 。
|《传家》故事不够,“文化”来凑,“出口成章”的人设意义何在?
本文图片

像是之后她再弹琵琶等内容 , 无一不蕴含了太多需要观众去翻阅大量典籍的内容 。
更“可怕”的是 , 放眼整部《传家》 , 并非只有易钟灵有这种“出口成章”的本领 。
如此一来 , 你是否像我一样 , 对是否看懂《传家》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呢?
|《传家》故事不够,“文化”来凑,“出口成章”的人设意义何在?
本文图片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