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咨询:为什么我家孩子对什么都不关心( 二 )


如今 , 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 很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 , 能帮忙干的都帮忙干了 , 并一直充满爱意对孩子说“你很棒 , 你是最棒的 , 你是天之骄子 , 你要相信自己” 。
这确实满足了婴儿持续的被重要的他人“看见”的需要 , 看出是重要的 , 而且 , 是“好的” 。 这让婴儿确定自己的存在 。 但若这种“捧”过度 , 就变成了一种“捧杀” , 让孩子活在自己的幻觉中 , 在幻觉中满足自己的自恋 。
从某个方面来看 , 小嘉对自己存在基本很接纳 。 他知道自己会活着 , 完全不担心自己会遇到麻烦 。 但从现实角度看 , 他并不在乎自己活得怎样 , 外表、学业、前途 , 他都不在意 , 也无所谓 , 有干净的衣服就换了 , 脏了也算了;有学校就上 , 好不好无所谓.....
|青少年心理咨询:为什么我家孩子对什么都不关心
本文图片

2
被破坏了的自主性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来看 , 在儿童期(2~4岁)阶段 , 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 , 如爬、走、说话等 。 此时 ,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 , 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
这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 。
此时 , 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 , 即养成良好的习惯 , 如训练儿童大小便 , 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 , 训练他们按时吃饭 , 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 , 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 , 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 , 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由 , 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
反之 , 若过分严厉 , 或太频繁阻止儿童做一些事情(家人帮儿童做了) , 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
当儿童(4-7岁)慢慢走出家庭 , 进入校园 , 开始看到家庭之外的人、模仿同伴的行为时 , 也会促使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的发展 。 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 , 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 , 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
如果成人讥笑、否定、打击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 , 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 , 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 , 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
3
青春期的自我统一性混乱
经历了前面几个阶段的发展 , 进入青春期时 , 这些在溺爱又控制下的孩子往往会面对很大的困难:
社会已经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而他们的很多能力都还停滞在幼儿期——生活无法自理、学业一踏糊涂、人际关系相对较远 , 整个生活还是围绕在家庭里 。
另一方面因为生理发展 , 青少年本能性冲动的高涨也会给他们带来问题 。
这给了他们很大的冲击 , 过去经验中的那些自我形象在新的冲击下开始四分五裂 , 他们更重视自己 , 但更弄不清自己 。 他们的自我观念正在发生转变 , 有人认为自已不像想得那么好、那么全能了 , 这一时期自己做出的选择符合一部分过去的自己 , 又背叛另一部分自己 。
他们感到要做的决定太多、太快 , 而每做一种决定就减少了未来生活的广度 。 因此 , 他们感到困难 , 有的人干脆进入一种“心理的暂停”期 , 即延缓作决定 。
在这一时期他们是很孤独的 , 往往是不愿立刻作决定 , 又感到时间流逝 , 事事无成 。 他们想找人谈 , 又觉得无人理解 。 这是一个心理闭锁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