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 | 一把扇子,穿越古与今

视觉文化 | 一把扇子,穿越古与今
文章图片

在渊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 , 扇子文化独树一帜 。 从开始的纳凉、驱赶蚊蝇 , 到作为仪仗用具 , 到室内、人身装饰再到审美雅玩、收藏 , 以至作为道具应用于舞台上 , 作为造型使用在建筑、商标中……扇子已形成一种文化 , 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视觉文化 | 一把扇子,穿越古与今
文章图片

扇子源于中国 , 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 据文献记载 , 可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视觉文化 | 一把扇子,穿越古与今
文章图片

当时的祖先 ,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 , 出于障日、招风取凉、驱虫赶蚊等需要 , 随手取植物叶或禽羽 , 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 , 这便是扇子的起源 。 由此 , 扇子在后世又有“障日”之称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视觉文化 | 一把扇子,穿越古与今
文章图片

最初的扇子 , 并不是做取凉之用 , 而是一种礼仪工具 。 晋人《古今注》中记载:“五明扇 , 舜所作也 。 既受尧禅 , 广开视听 , 求人以自辅 , 故作五明扇焉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视觉文化 | 一把扇子,穿越古与今
文章图片

五明扇 , 古称“箑”(shà) , 形状像是两叶门扇 , 由两个人手持 , 立于君王身后 , 表示广开求贤之门 。 到殷周时 , 又有了用野鸡尾羽制成的“雉尾扇” , 作为贵族仪仗 , 既可以遮尘蔽日 , 又可以彰显权威 。 图为唐昭陵墓内壁画仕女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视觉文化 | 一把扇子,穿越古与今
文章图片

西汉以后 , 扇子开始用来取凉 。 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 , 妙计横生 , 运筹帷幄 。 到了东汉 , 扇子开始在民间流行 , 出现了蒲扇和竹扇等 。 随着丝织手工业的发展 , 一种以绢制成的纨扇在此时出现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视觉文化 | 一把扇子,穿越古与今
文章图片

纨扇多用洁白的细绢制成 , 所以又叫“绢扇” 。 因为这一时期的纨扇多“团如明月” , 而且皇宫中较多使用 , 所以又称作“团扇”、“宫扇”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视觉文化 | 一把扇子,穿越古与今
文章图片

“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 , 隋唐时期 , 以竹木为骨架 , 用薄质丝绸糊成的纨扇趋于流行 , 形状也由单纯的"圆如满月"的圆形 , 向海棠形、梅花形、葵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多种样式发展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视觉文化 | 一把扇子,穿越古与今
文章图片

精致、华丽、小巧 , 有的还以檀香木制成 , 一扇在手 , 芬芳四溢 , 神思清爽 , 极具情调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