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互为依赖的背后 , 是各自的心愿(动机)联结着亲密的亲子关系 。 潜在的风险是 , 潇潇无法从心理上断脐带做大人 。
潇潇的老公(L) , 与潇潇相反 , 是一个“我好你不好”的自恋者 。 他与人的关系是 , 只要不顺从我或反对我 , 就会不安和愤怒 。 他这样的内心关系模式 , 是完全承接(认同)了其父亲 , 或说是他父亲超强的“我好你不好”的模式教化出了父亲一样的人 。 从小 , 他父亲对他的反应是“在我眼里 , 你的贪玩调皮好斗逆反都是不好 , 你只有按我的要求做 , 你才可能好” , 然而在幼小的L心里埋下有不被接纳的记恨 , 和自己到底好与不好的疑虑 , 在混乱的心理感受下 , 他对父亲的反应是“在我眼里 , 你压制我压制妈妈你就是一个坏父亲 , 我就要按我的做法对抗你的不好” 。 潇潇说“他父亲是当地出了名的厉害人” , 翻译过来是 , 比起儿子L的自恋 , “他父亲是更出奇的自恋狂” 。 自恋狂式的人 , 是绝不容许有反对者 , 更是按自己的意愿强求于人 。
父亲与儿子(L) , 一对“敌对共生”关系 , 或叫亲密的敌人 。 一直以来 , 他们就这样:控制与被控制控制与反控制反控制与反反控制 。。。 的循环着 。 为了维护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尊 , 他们竭力用自己最犀利的武器而防备自己不受伤 , 换句话 , 儿子惯用他纨绔、不羁的“变坏” , 父亲以他强者身份、义正言辞的“理由”而相互攻击 。 所谓的互为谋杀——对方的志气 。
而在他们亲子的三角关系中 , 母亲的位置被两个自恋者的好斗所“谋杀” , 她不知到底依附哪一个自恋者为好 , 但她畏惧、心底里依附的肯定是“严父”似的丈夫 , 也时不时以儿子忤逆父亲的嫌疑 , 而站在丈夫立场 , 谆谆教导儿子“变好一点” 。 害怕冲突的潇潇 , 与婆婆的立场一样 。 在两个夫妻关系重叠的家庭里 , 形成了这样的阵容:L , 孤军奋战一男两女 。 那么 , 他们各自的的角色 , 早已被他们各自内心的欲望(权力 , 拯救 , 控制欲)驱使 , 而变得稀里糊涂 。 他们四个人 , 在混乱而失控的关系结构里都不好受 , 都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
就潇潇和L来说 , 他们的主体丧失在被父亲权力吞噬的爱的陷阱里 。 如果说“俄狄浦斯总要弑父的 , 然后成为国王” , 那么他们还始终挣扎在俄狄浦斯期(爱恨纠结)的大混战里 , 无法自拔 。
这一切的互为谋杀都是无意识的 。 但 , 亲子关系的各方若深怀这些无意识动力 , 那么他们之间就始终存在一种施虐性的 , 控制与失控的恶性循环 。 象征的说 , 这一相互折磨的关系在无意识层面是“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
本文图片
·如何改变
潇潇问 , 我们能改变互为控制的关系吗?
答案是 , 看清互为控制背后的杀手锏(动力) , 然后理解到才能改变到 。
对控制者——父母而言 , 实际父母也是被控制者 , 他们被儿女的“不懂事”所控 , 而对儿女有千万个不放心 。。。 互为控制的背后 , 似乎有个很浅显的问题:父母过分担忧 , 专业点说 , 是父母的理想化投射;也似乎有个很简单的办法:父母应该放手儿女 。 但很遗憾 , 通常情况下 , 我们感觉最浅显的问题 , 在父母那里却高难到无法触碰 , 放手之简单的办法 , 在父母那里复杂到根本行不通 。
我们只有祈求和期盼 , 父母们哪天能清醒 , 然后能主动走下权威的神坛 , 主动放下捆绑他人意志的滥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1.互致问候后 恰当的打开应该是以诚相待的谈一谈自身的喜好
- |据说,男人动情后,是没有办法控制的
- 造物者啊!谁能追踪你的笔意呢?百千万幅图画 哪里有什么造物主的境界去追求呢?
- 很多时候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从来都不是拿起,而是放下
- 俗话说:“林子大了 一个人经常说这样的话,多半是面善心黑,不值得深交
- 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们 凡事要想真正获得成功,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 人们常说 当父亲老了,给予他最好的呵护,便是守护好他心中的“男孩梦”
-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一句话 自我,往往来自我们潜意识的塑造
- 人的一生有高峰就会有低谷 人的一生有高峰就会有低谷,难免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 有意识地思考过的东西 梦境或许是潜意识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