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受控者——儿女而言 , 实际儿女也是控制者 , 潇潇你 , 因渴望父母的赞赏或说害怕父母讨厌你 , 而依赖你的乖巧、孝顺 , 控制着父母不舍你离开;你老公L , 用他的玩世不恭、激惹、情绪化 , 控制着他父母必须对他实施“改造” 。 摆脱亲密的控制关系 , 是寄望于你们的清醒、理解和做法 。
潇潇需要清醒:这样的纠结关系也有你的无意识(依赖性服从 , 或害怕分离)配合而成 , 所以 , 如果你能多些自主性 , 多些对他者意愿的拒绝 , 在争取钱这件事上 , 多些对老公的支持 , 在与父母分开住这件事上 , 多与老公齐心协力 。 你老公L , 他也需要清醒:这样的互为控制(或施虐)关系的始作俑者之一是他 。 如果他理解父亲的无意识心底也有诸多不安全的因素 , 比如害怕被弃、背弃、分离等恐惧 , 才可能做不到与人宽容相处 , 那么你会少些对父亲作法的怨恨;理解自己跟父亲“硬来”的种种表象 , 恰是父亲“誓要改造你”的把柄 , 只要你的愤恨在你就会“施虐”父亲 , 那么你展示给父母的并非是你争取自由的道理 , 而是父母亲必要“挽救”你的理由 。
打破互为控制的循环 , 取决于某一方强烈的不配合 。
凡亲密的协同作战 , 唯有一方的清醒 , 则不再合谋 。
【|熊玲:亲密的关系控制】已经成人的纠缠性亲子关系的改善 , 唯有儿女放下对父母的怨 , 谢绝来自他们好意的挽救;可以不带敌意的坚持:爸妈 , 放手我们 , 放心我们能做好自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1.互致问候后 恰当的打开应该是以诚相待的谈一谈自身的喜好
- |据说,男人动情后,是没有办法控制的
- 造物者啊!谁能追踪你的笔意呢?百千万幅图画 哪里有什么造物主的境界去追求呢?
- 很多时候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从来都不是拿起,而是放下
- 俗话说:“林子大了 一个人经常说这样的话,多半是面善心黑,不值得深交
- 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们 凡事要想真正获得成功,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 人们常说 当父亲老了,给予他最好的呵护,便是守护好他心中的“男孩梦”
-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一句话 自我,往往来自我们潜意识的塑造
- 人的一生有高峰就会有低谷 人的一生有高峰就会有低谷,难免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 有意识地思考过的东西 梦境或许是潜意识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