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写一首相思名篇,李清照模仿最后三句,结果造就了传世经典( 二 )


范仲淹写一首相思名篇,李清照模仿最后三句,结果造就了传世经典
文章图片
这就说明 , 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 , 到了下半夜 , 躺在床上 , 斜靠着枕头睡不着 。 他觉得此时的自己 , 已经尝尽世间孤独的滋味 。
这首词的最后三句 , “都来此事 , 眉间心上 , 无计相回避” , 就是被李清照“拿去”进行改造了的句子 。
意思是说:算起来 , 像这样的事情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 。 可是每一次都萦绕在他的眉间、心上 , 想要回避 , 却根本无计可施 。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的亮点 , 主要集中在词的下半部分 。 寂寞中人想要借酒浇愁 , 但是酒还没有等来 , 人已经流泪满面 , 这个细节显得非常真实 。
这种伤心断肠的状态 , 一直持续到了下半夜“残灯明灭”时 , 他才倒在床上想睡觉 。 不过 , 他却怎么也睡不着 , 只能斜斜地靠着枕头胡思乱想 。
“都来此事 , 眉间心上 , 无计相回避”三句 , 是全词中最大的亮点 。 范仲淹是在形容那种千愁万绪 , 一起涌上心头来的感受 。
他用了一句话 , 叫“眉尖心上” 。 说明他意识到自己当时的情绪 , 已经全部在眉尖上反映出来了 。 他想要控制这样的情绪 , 可是他根本办不到 。
范仲淹写一首相思名篇,李清照模仿最后三句,结果造就了传世经典
文章图片
李清照后来写《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同样是写思念心上人 。 但是 , 李清照词的上半部分 , 却写得比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怀旧》更加富有动感与文学想象力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 , 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但是 , 李清照这首词最后三句 , 却几乎是照搬了范仲淹词里“都来此事 , 眉间心上 , 无计相回避”的原句 。 只是把它做拆分了一下 , 改成了“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范仲淹的原句和李清照修改后的句子 , 总体上意思是完全一样的 。 不过 , 李清照改造后的句子 , 显得更加富有艺术魅力 。
因为李清照在拆开原词的同时 , 还多加了两个词 , “才下”、“又上” , 把原来看不着的“愁”具体化了 。
如此一来 , 主人公当时的面部表情和心理活动 , 就被刻画得更加细致 。 而“才”和“又” , 两个字更能体现出 , 词中人在努力控制情绪失败后的那种愁烦 。
范仲淹写一首相思名篇,李清照模仿最后三句,结果造就了传世经典
文章图片
范仲淹写一首相思名篇,李清照模仿最后三句,结果造就了传世经典】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主题是“愁” 。 内心本来就已经有“愁”了 , 现在想控制表情 , 不让它显露出来 , 结果又失败了 , 于是就成了“愁上加愁” , 简直无法更愁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