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不理想就是学习困难吗?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学困生”的标签( 三 )
一旦发现孩子某一或某些学科的学习需要帮助 , 首先不能上火焦虑 。 家长对孩子的失望情绪 , 也会使孩子丧失对自己的自信心 , 进一步降低学习的动力 。 如果家长再动辄说孩子“注意力分散”“学习不自觉”“偏科”“单词记不住”“有学习障碍”等 , 更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 , 使他“破罐子破摔” 。 家长和孩子如果把它看成是“暂时”现象 , 就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善和提高;但如果通过家长的唠叨说出来 , 就是家长在给孩子“定性”和贴标签 , 孩子很容易索性躺在这些负面标签下面 , 真的成为那个标签 。
孩子的学习问题 , 绝对不是家长一方就能够解决的 , 一定要多与学校和老师沟通 , 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 现在很多中小学校各学段、各学科 , 都有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计划、针对学困生的教学改革措施 。 尤其是国家落实“双减”政策后 , 有的学校甚至把对学困生的帮扶做为课题进行研究 , 组建帮扶师资队伍 , 研究如何通过家校合作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动力、改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 但是 , 学校要面对的毕竟是成百上千的孩子 , 而家长针对自家的“这一个” , 孩子的脾气和习性毕竟家长更加了解 。 因此 , 在与老师充分沟通前提下 , 分析孩子形成今日学习困难结果的成因 ,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就更加重要 。 比如 ,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了解孩子的最佳学习风格 , 帮助孩子寻找和学习适合的学习方法;对过去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引导孩子养成“今日新知今日通”的良好学习和复习习惯;看到并肯定孩子的每一点小进步等 。
人无完人 , 人与人之间既有智力、体力的差异 , 又有不同优势潜能的差异 , 人无全才 。 此时 , 家长就不能以“攻坚克难”的心理去要求孩子 , 而是要承认困难、正视困难、扬长避短、另辟蹊径 , 找到并发展孩子的优势潜能 。
文章图片
文字:王小艾常悦
编辑:郝彬
美编:郁美静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苏金柱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为帮我舅还债,我妈差点卖掉我的房子,却换不来他一罐蜂蜜
- 孩子六岁前,父母牢记“两不管”和“三不惯”,小孩想不出息都难
- 本文转自:红网□李攀(重庆大学)近日 淡妆浓抹总相宜,美不该成为“羞耻感”的源头
- 瞬间意义:“也许,我过去生活得不对头吧?”
- 女人不管多少岁,平时少做这几件事,久了容易唇纹越来越深
- 离谱!皇马后卫抛弃怀孕9个月女友,不满女友行为要求赔偿6万元
- 38岁表姐嫁不出去,直到来我家住三个月,才发现她单身的原因
- 周易起名方法大全,小孩子起名字该不该按生辰八字取名
- 能让男人死心踏地的女人,不是凭外貌,而是有这几个品质
- 《沉香如屑》颜淡一心想为芷昔历劫,其实她从来不懂芷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