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团团医生LYNN|间歇性禁食能抗癌?神刊CA下场“辟谣”( 二 )


曾有研究发现 , 5:2禁食模式在短期(6个月)内可以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因素 , 包括降低了空腹血糖、胰岛素、瘦素水平和增加了脂联素水平 , 这些都已被证明与癌症的发病机制有关 。 但是长期(12个月)的研究却发现 , 这样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 。
瘦素模式图 。 www.163.com
我们并不能将动物实验类推到人类的原因是 , 人体与啮齿类动物的代谢模式有很大差异:

  • IGF-1:高水平的IGF-1与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有关 , 啮齿动物在间歇性禁食后IGF-1水平降低 。 然而 , 一些研究表明 , 间歇性禁食不会降低人类血清IGF-1的浓度 。
  • 酮体:酮体可以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 抑制肿瘤生长 。 在小鼠禁食4~7小时后血浆酮浓度就会增加 , 在24小时后达到峰值 。 但是人类中 , 酮体在18~24小时才开始增加 , 禁食2周才达到峰值 。
  • 自噬:动物禁食可以诱导自噬 , 这种饥饿诱导的自噬可减少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 。 但在人类中 , 这种方式会增加自噬尚不清楚 , 而且人类中的自噬是抑癌还是促癌也需要谨慎研究 。
鉴于人类研究的缺乏 , 目前临床上并不建议对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进行间歇性禁食 。 不过对已经接受过治疗的患者 , 间歇性禁食可以作为一种减肥的策略 。
对健康人群来说 , 间歇性禁食可以作为减肥的选择 , 但对其也不必抱有过早和过多的期待 。
参考文献
1、Katherine K Clifton et al. Intermittent fasting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CA Cancer J Clin. 2021. doi: 10.3322/caac.21694.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