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被讨厌的勇气》:学会做课题分离,不再害怕被讨厌( 三 )
过分的夸大自己;过追求名牌;对权力的追逐;夸耀不幸 , 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的“特别” , 用不幸来压制和支配对方 , 也是优越情结的特点 。
优越情结看似和自卑情结相反 , 实则是紧密相连的 。 比如一个人骄傲自大的人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
具有自卑感即感觉目前的我在某方面有所欠缺 , 由此寻找问题的源头在哪 。 如何弥补欠缺的部分是重点 , 若是没有勇气去弥补 , 无法接受无能的自己 , 就会陷入自卑情结 。
本文图片
3. 与“理想的自己”比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 “不幸”“能力差”“低智商”……都是在比较下产生的 。 通常我们无法对某人的成功送上真诚的祝福 , 是因为把他人的成功看做是自我的“失败” 。
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 , 人们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 , 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 。 所以 , 不要一心只想着和他人去竞争 , 只在乎自己是否进步即可 。
自卑的人只看到自己的缺点 , 不看自己的优点 , 从现在开始 , 下定决定喜欢自己 , 并尝试把人人都当做是我的“伙伴 , 而非“竞争者” 。
本文图片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 , 阿德勒心理学在人的行为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
行为方面的目标有“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两点 。 支撑这两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目标是“我有能力”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两种意识 。 这些目标通过阿德勒的“人生课题”来实现 。
人生课题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三类 。 基本上 ,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是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 , 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 。 想要减少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 , 要学会做课题分离 。
本文图片
父母面对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 , 应该怎么做呢?
这时就要学会区分自己与孩子的人生课题 , 学习是孩子的人生课题 , 父母如果强加干涉 , 相当于入侵了孩子的人生课题 , 矛盾争吵由此而来 。
阿德勒心理学并不是推崇放任主义 , 只是主张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加以守护 。 强制命令孩子写作业不是父母的课题 , 但是父母可以给出孩子建议和劝导 , 在孩子需要帮助时能给予帮助 , 同时让孩子知道写作业时她自己的人生课题 。
如书中所说:你可以把马带到水边 , 但是不能强迫其喝水 。
本文图片
如何辨认某件事究竟是谁的课题?这也很简单 , 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
每个人的课题都是独立存在的 , 比如我爱你是我的课题 , 至于接不接受 , 是你的课题 。
做好自己的人生课题 , 不必考虑他人是否合作 , 别人如何评价你 , 是他的课题 , 你根本无法左右 , 也没必要为此烦恼 ,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
如若每个人都能做好课题分离 , 过自己的人生 , 人和人之间就没有那么多烦恼和纠结了 , 世界也会因此更简单 。
本文图片
结语:
各种阻碍我们自由的因素看似都是客观存在的 , 实际上最大的阻碍来自内心 。 自由就是被人讨厌 , 当我们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追求他人的认可、不害怕被讨厌 , 人生也就得到了自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