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学看点|老祖宗流传下来不可破的10条\"天规\",太多人后悔知道得太晚( 二 )


依附于他人是世界上的一种常态 。 如果你能意识到这一点 , 就应当看淡人情的变化 , 失望的时候 , 不需要骂一句 \"狗眼看人低\";得意时受到追捧 , 也不必飘飘然 , 还是要保持一点清醒!
俗话说:“凡事不能不认真 , 凡事不能太认真” 。
真诚待人 , 以真面目见人 , 这个要认真;至于对方是否真诚 , 是否真面目 , 却不必太认真!
6、直木先伐 , 甘井先竭
笔直挺拔的树木先砍伐 , 水质甘甜的井先枯竭 。
木秀于林 , 风必摧之;行高于人 , 众必非之 。 常立于人前 , 必遭人忌恨!
“见不得别人好”的心态 , 是人类忌妒情感的一种表现 , 也是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
因此 , 一个人有才华是好事 , 但不要四处张扬 , 锋芒毕露 。 恃才傲物 , 只能说明自己的肤浅 , 也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
7、 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心态平和 , 做事中庸 , 这样的人是有福之人 , 而性格偏激执拗的人 , 往往生活不顺利 , 甚至惹来祸患 。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 , 有人向他推荐了几个人才 , 刘锡鸿就是其中之一 。 刘锡鸿的文笔很好 , 下笔千言 , 善谈天下事 , 所以在当时很有名 。
接见后 , 曾国藩认为刘锡鸿\"满腔不平之气” , 恐怕不能长久 。
不久之后 , 刘锡鸿作为副使陪同郭嵩焘出使一个西方国家 , 两人意见不合 。
刘锡鸿写信给朝廷 , 郭嵩焘带着小老婆出国 , 与外国人密切接触 , 这损害了国家的形象 。 郭嵩焘写信给朝廷 , 说刘锡鸿偷了一块外国人的手表 。
当时主政的人是李鸿章 , 他与郭嵩焘关系密切 , 于是将刘锡鸿撤了回来 , 以后不再设副使 。
刘锡鸿对此十分怨恨 , 上书皇帝 , 列举李鸿章有十大可杀之罪 。 当时朝廷正倚重李鸿章办外交 , 没有理会刘锡鸿 。
刘锡鸿气愤难平 , 变得更加偏激 , 常常对人出言不逊 , 同乡对他都敬而远之 , 刘锡鸿设宴席请客 , 竟然没有一个人去 , 不久他忧郁而死 。
8、少事为福 , 多心遭灾
福莫福于少事 , 祸莫祸于多心 。
对一个人来说 , 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没有烦心事 , 一个人的灾祸没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 。
常言道:“与其多心 , 不如少根筋” 。
是非的根源往往在于人的多心 , 多心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处 。
只有那些整天奔波劳碌、琐事缠身的人 , 才知道无事一身轻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经常心如止水、宁静安祥的人 , 才知道猜疑是最大的灾祸 。
9、真不离幻 , 雅不离俗
真实与虚幻 , 高雅与低俗 , 这都是相对的 。
人生如梦 , 梦如人生 , 做梦也是人生 。 尽管“黄粱美梦”“痴人说梦”“白日做梦”等常被人笑话 , 然而上天把一日分为昼夜 , 就是让我们一半在现实中 , 一半在梦乡里!
莲花出于污泥 , 大雅即大俗 , 大俗即大雅 , 俗到了极点 , 就是雅的极至 。
10、两年学说话 , 一辈子学闭嘴
古人说:“多言为处世第一病 。 动不如静 , 语不如默 。 ”
大多数时候 , 我们说的越多 , 彼此的距离越远 , 矛盾也越多 。 在沟通中 , 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 , 一吐为快 , 却一点也不懂分寸 。 因此 , 若真没话 , 那就别说 。
古人认为 , “风流不在谈锋盛 , 袖手无言味最长” ,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 有时候并不是光彩照人 , 反倒是沉默不语、若有所思更显得高深莫测!
当然 , 以上只是我对《易经》粗浅的认知罢了!
阅尽世间万卷书 , 不如读懂一本《易经》
我认为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错 , 一个人要是能参透《易经》中的智慧 , 那么就可以很轻松的远离一些不必要的灾祸 , 少走了弯路 , 福报自然会接踵而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