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漫谈

《易经》是我国古代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 , 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 它就是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的一个高峰 。《易经》是中国文化中一本非常伟大的书 , 要研究中国传统的科学与文化 , 不能不重视《易经》 。

《易经》漫谈

文章插图
《汉书.艺文志》有云:“易道深矣 , 人更三圣 , 世历三古" 。《易》从萌发、产生、成熟经历了伏羲、文王、孔子三圣三古的漫长历程 。
从历史上看 , 《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 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 , 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 因此我们通常说的《易经》即是《周易》 。
《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 《经》主要是64个卦和384个爻 , 卦和爻各有说明(即卦辞、爻辞) , 作为占卜之用 。《传》主要包括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 , 统称《十翼》 。
1、《易经》的理论渊源 。
《周易》里说:“伏羲氏仰观象于天 , 俯观法于地 , 观鸟兽之文 , 与地之宜 , 近取诸身 , 远取诸物 , 于是始作八卦 , 以通神明之德 , 以类万物之情 。”《易》是经过数千年的演化过程而一代又一代的更新创造、积累而发展起来的 。考古发现 , 远在六七千年的地层里 , 已有八卦符号出土 。

《易经》漫谈

文章插图
2、《易经》的哲学观点主要内容 。
《易经》是先哲观天、地 , “近取诸身 , 远取诸物”并进而思考的结果 。这就是说它将天地万物以及人生奥秘的哲学归纳总结于其中 。它首先是取之于天道 , 如天干、地支、天文、气象、季节的哲理 , 并将天道与人道相对应 。说明人道与天道是一体的 。人道是根据天道 , 人要配合天 , 效法天 。
《易经》的卦象用几个极简单、空灵的符号 , 来代表天地间自然界中的种种复杂的情况 , 以及人的心理、生理、社会庞大组织和世界万事万物的千变万化 , 以此把握住各种复杂条件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它的认识的理论基础是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达到“心物共鸣” 。把人看作是大自然当中最为灵通的一员 , “智以藏往 , 神以知来” 。
总之 , 《易经》在中国几千年里 , 涉及学术思想领域之广 , 是无可比拟的 。《易经》不仅对中国的哲学、政治、文学、史学、伦理、民俗、宗教、天文、历法、数学、乐律有着重大的影响 , 而且成为中国传统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

《易经》漫谈

文章插图
3、《易经》的具体运用及其实践 。
《周易》关于乾坤、阴阳的理论 , 不但适用于自然界 , 而且适用于人类及其社会生活 。
古人把《周易》的阴阳五行学说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 运用《周易》的阴阳五行思想 , 来指导和安排社会政治生活;运用《周易》的阴阳五行思想来指导和推动社会生产 。
《周易》的阴阳五行学说 , 一方面作为一种天道运行规律的反应 , 有其自然科学基础 , 具有合理的因素和成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世界观和世界图式 , 又归纳社会科学的内涵 , 对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的思想、情感有所比拟 , 具有东方科学的思维方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