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像这样出现生命危险的患者并不多见,但是我们在临床经常听到这样那样的“理由”:
“没事儿,我一大小伙子输快点儿怕什么的呀!”
“姑娘,您给调快点儿,我着急 。”
“我心脏没事儿,您给输快点儿 。”
输液确实是件熬人的事儿,患者被输液“禁锢”在病床或输液坐椅上,活动受限,还会觉得浪费时间,于是,一些患者会偷偷自行调快输液速度 。
可是,输液是有讲究的,患者不能擅自调整 。
输液速度的调节跟很多因素有关 。首先,输液速度过快将影响心脏功能 。从解剖学上来说,我们所输的液体随血液循环进入心脏,若回心血量骤增,心脏负荷加重,容易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因此,老年人和儿童,心功能、肾功能较差的患者等决不能滴速过快 。
其次,较口服和肌肉注射等用药途径相比,静脉输液起效较快,但速度过快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很多药物种类都有严格的速度要求,常见的如扩张血管的药物输入过快会引起血压降低,静脉补钾药物输入过快会引起休克,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生物制剂等输入过快易引起静脉炎症,还有一些药物,如氨茶碱输入过快易达到中毒剂量,出现心脏骤停和休克等 。当然,有些药物又需要快速滴入,比如神经科最常见的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时,还有当患者严重脱水出现休克时,必要时会采取加压输液的方式加快输液速度 。
因此,输液速度与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目的、药物的性质等有很大关系,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不要擅自调整输液速度,否则会引发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危及生命 。一般来说,正常输液速度为成人40~60滴/分钟,儿童20~40滴/分钟,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及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可适当加快 。
镜头二:“护士快来,这里有气泡!”
“护士,护士,气泡马上就要输进去了!”“把空气输进血管可怎么办!”,一句高分贝的呼叫使原本就紧张的急诊室变得更加紧张 。患者经常要呼唤护士来排除气泡,护士解释说微小气泡对人体并无影响,但往往难以得到患者谅解,有时患者一定要更换新输液器才能解除患者的担心 。那么,气泡对人体到底有无伤害?气泡是怎样产生的呢?
其实,每一名护理人员都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对护士来说,静脉输液是她们最为熟练和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 。因此,由于护士的不正当操作引起管壁内出现大气泡的几率较小 。较常见的理由是:在药物输注过程中,在输液器莫非氏滴管下的软管内,缓慢有微小气泡产生,气泡数量较少时,一般粘贴在软管内壁上不动,有时气泡数量较多,逐步被合并成2~4 mm长的小气栓,随药液输入患者静脉中 。无论气泡量有多少,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恐惧 。
为什么输液器滴管下软管内的气泡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有实验表明,药液和室温温差大是产生小气泡的理由之一,药液在输注过程中不断升温,产生的多数大气泡在输液器莫非氏滴管上部已被释放,但在其下部因接触室温的表面积较大升温也较快,含有微小气泡的水流释放小气泡 。其次,有些药品本身,如含中药成份的制剂、葡萄糖等黏性制剂,在输注过程中会缓慢释放小气泡 。这些小气泡无法冲破水流阻力上升,被附着于输液器管壁上 。
其实,小小气泡并不致命,患者不必如此恐慌 。
首先,气泡附着在管壁上,由于张力的作用,不易移动;其次,输液器产品不断更新,很多医院采用末段带滤网的输液器,也可以过滤微粒和小气泡 。在这种情况下,空气是不会继续“前行”,进入血管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新鲜的草菇怎样保鲜 如何保存草菇
- 糖尿病人如何控制饮食?
- 如何做ppt模板
- 自动挡车D档与S档如何切换
- 如何免费使用QQ会员字体
- 职场人 如何听懂领导的“潜台词”
- 如何点亮qq邮箱图标 怎样点亮qq邮箱图标
- 如何做笔记本驱动u盘 怎么做笔记本驱动u盘
- 五法排除消极情绪
- 如何跟你的老东家处理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