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可啦啦融资,国产彩瞳真的好用吗?( 二 )


对于每个品牌 , 每个消费者的感受都不同 。 对此 , 美瞳行业专家宋斌(化名)表示:“说到底 , 是每个人自身的眼睛情况不一样所导致的” 。 每个人的瞳孔大小不一样 , 基弧也不同 , 要根据自身情况 , 选择适合自己的瞳孔的基弧和品牌 。
在对国产品牌产品周期的选择上 , 有三年佩戴经历的果果表示:“刚开始戴年抛 , 但是年抛到后来越来越不舒服 , 加上护理液的价格以及考虑佩戴次数 , 其实算下来和日抛的价格差不多 , 还不如直接买日抛 , 舒服还方便 。 ”宋斌也表示:“近几年 , 日抛正在逐渐成为趋势 。 ”
需求变化促进产品迭代 , 国产美瞳抓住机遇顺势而上 , 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 。 在小红书上就有很多笔记中表示 , “下定决心入手国产 , 就是因为颜值真的很高” 。 以可啦啦为例 , 目前已经累计拥有500款以上的美瞳花色 , 更是拥有1万+的SKU 。
在购买渠道方面 , 国产品牌利用线上渠道优势以及联名IP、KOL种草等营销方式迅速破圈 。 初期购买美瞳的渠道比较单一 , 主要依靠微商和线下门店 , 后期国产美瞳依靠线上渠道优势成功出圈 。 例如可啦啦2015年入驻天猫 , 开了自己的官方旗舰店 , 打开了线上销售的渠道 。 虽然美瞳拥有美妆属性 , 有线下体验的性质在 , 其实其更适合线上销售 。
但在营销力度方面 , 其实可以看出 , 国产老品牌营销力度还是不如新品牌的 。 以现在颇受年轻人欢迎的种草平台小红书为例 , 可糖的笔记有39+万篇 , Moody有1+万篇 , 而老牌海俪恩只有5200+ , 可啦啦只有4000+ 。
国产新品牌在营销上借助“她经济”、“新消费”的东风的确可以迅速打开市场 , 但是就其供应链管理和下游渠道铺设能力方面 , 国产新品牌要赶超可啦啦、海俪恩这些老国货 , 还需要一些时日的努力 。
品控才是关键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 , 依靠平台红利和营销的确可以迅速出圈 , 但是一个品牌的持久发展还要依靠产品自身 , 那就离不开品牌对上下游的管理 。
据观研报告显示 , 市面上约90%的美瞳产品为代工生产形式 , 其中台湾生产供应比例较大 。 对于美瞳品牌而言 , 自行生产成本太大 , 代工反而可以降低品牌建立成本、生产成本以及试错成本 , 有利于增加产品的多样性 , 并且更好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 , 节省更多精力投入研发、渠道和售后等 。
我国美瞳行业产业链上游代表企业可分为三大类型:中国台湾厂商、日韩厂商、中国大陆厂商 。 美瞳作为三级医疗器械 , 其供应链本身因为其工艺的复杂程度也是有一定壁垒的 , 较好的工厂和生产能力基本都在台湾 。 由于技术进步 , 国内大陆的生产线有所发展 , 但是技术积累还是不如台湾的生产线 。 宋斌曾告诉智商税研究中心:“因为国人比较认可进口和台湾 , 不太认可内陆代工厂 , 所以有的厂家甚至会在韩国办厂 , 再将产品进口到内陆 。 ”
美瞳大部分用料为水凝胶而不是硅水凝胶 , 对此 , 可啦啦表示:“一方面 , 硅水凝胶成本较高;另一方面 , 相较于硅水凝胶 , 水凝胶更好着色 , 在花色上会更加好看 。 ”宋斌也说:“两种材质没有高低之分 , 只是适合的抛弃周期不同 。 ”
当问及代工厂技术差距时 , 宋斌表示:“技术上根据代工厂选择的不同 , 有一定差距 , 但是品控也十分重要 , 主要看企业自己的抉择 。 所谓产品品质拼的更多是出厂品质把控严不严格 , 出厂的检验会不会更仔细 。 ”品控严格 , 出品率低 , 生产成本就会高 , 产品也会更有保障 。 ”许多国产品牌为了品质保障 , 也会选择大厂代工 。 以可啦啦为例 , 其日抛就是由台湾大型工厂精华光学代工的 , 精华光学还为美国品牌博士伦代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