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还有一个故事 , 也非常流行 , 那就是《我是个黑人孩子 , 我住在美国》 , 故事里面 , 一位穷人黑人小孩靠洁白牙齿为美丽牌牙膏商人做广告 , 他被一名种族歧视者醉鬼打落了牙齿 , 结果失业了 。 第一次讲这个故事时 , 任溶溶受邀捧着底稿在电台里读 , 出版社的主编从无线电广播里听到了 , 当即让他把底稿拿去发表 。
本文图片
▲连环画《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内页 。
但是 , 这些还只是即兴创作 , 当时的任溶溶翻译都忙不过来 。
1962年 , 中苏关系破裂后 , 中国停止了翻译苏联作品 , “中苏吵翻后就什么都不出了 , 最后是没书出了 , 就出些朝鲜的 , 越南的 , 他们也没什么儿童文学 。 ”
接近“失业”的任溶溶只好“改行”搞创作 , 之前的“即兴”变成了“专业” 。 “从翻译儿童作品到写 , 我是熟能生巧了” 。 这一时代逼出来的改行 , 让任溶溶给几代人留下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和形象 , 除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等之外 , 他还写出了童话《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小波勃和变戏法的摩莱博士》《人小时候为什么没胡子》 , 儿童诗《我抱着什么人》《我给小鸡起名字》等大量优秀作品 。
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
我不是个童话里的人物 ,
可连我都莫名其妙:
我这个人忽然可以很大 ,
忽然又会变得很小 。
——任溶溶《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
任溶溶很多的创作都在写他小时候的自己 。 最典型的就是儿童诗《一个可大可小的人》 , “诗里面说爸爸、妈妈要到普陀山去了 , 说孩子你太小了 , 不能去 , 等到要走了 , 他们又说 , 你现在大了 , 应该在家帮奶奶做点事 。 这种事现在哪儿都会发生 , 但也是我小时候真实的事情 , 我当时真是想不通 。 ”
“小孩子都是一样的 , 只是社会变了 , 生活情况变了 , 小孩子的本性都是一样的 。 ”他说 。
本文图片
▲连环画《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 。
━━━━━
改革开放三十年
从来没有离开小朋友
改革开放之后 , 整个出版环境为之一新 。 上海译文出版社成立 , 任溶溶没有回到少年儿童出版社 , 而是开始在译文社编辑《外国文艺》杂志 。 与此同时 , 进入中年的他也迎来了翻译生涯的第二个高峰 。
他首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 把意大利文的《木偶奇遇记》直接翻译成了中文 , 他的翻译版本成了这本书流传最广的中文版本 。 他还重新拾起安徒生童话 , 在丹麦首相哈斯穆斯的授权下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安徒生童话全集》摆上了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的书店 , 成为了惟一的官方中文版本 。
在出版界日益开放的30年中 , 任溶溶翻译了瑞典作家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等十部重要作品 , 英国罗尔德达尔的《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女巫》等小说 , 还有《彼得·潘》《假话国历险记》《柳树间的风》《小飞人》《随风而去的玛丽波平斯阿姨》《小熊维尼》等让无数中小读者都喜爱无比的经典童话 , 直至最近几年 , 年过八旬的他还在翻译一线上耕耘 , 翻译了《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等畅销儿童书 。
本文图片
▲任溶溶老爷爷的译作《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同事|职场中,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沉默寡言”
- 亚瑟|摩洛哥小伙亚瑟的“小确幸”
- 亲人|亲人即将“归去”,会提前给你这些暗示,不要再骗自己了
- 心理学|心理学:对方“喜欢你”的时候,会有明显的肢体语言
- 恋爱观|聪明人的恋爱观:用“挤牙膏”的方法,去爱一个人
- 结婚|过来人的真诚忠告:年纪轻轻的,可别结婚生子,干啥进“坟墓”呀
- 哈里梅根|英女王对“梅脱”的看法首次被披露,很受伤;哈梅返美,没有协议达成
- 沈佳伟|正与陌生人“谈恋爱”时,民警上门阻止转账!
- 日历|视听日历|你好昆明:滇忆465
- 高铁|合杭高铁湖杭段开通在即,江苏高铁“朋友圈”再添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