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安徽界首刻花陶罐
民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而这些文化内涵与特定的生活方式相关联 。 进入现当代社会之后 , 科技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 使得民间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 看看当下的日常生活 , 我们的衣食住行 , 几千年伴随老百姓生活的民艺去了哪里?曾经为我们挡风遮雨的民居不仅仅是几间民宿 , 丰富多样的服装饰品不仅仅在 T 台秀场 , 室内的陈设器具不仅仅是所谓的新中式 , 土灶厨炊、锅碗瓢盆是否应被整体厨房所取代 。 当然 , 没有人会排斥现代生活方式的便捷与提升 , 但中国人原本的生活方式似乎远离了自己人 , 民艺似乎远离了民众的生活 。 上述这些与民众物质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艺术 , 以及那些曾经抚慰和宣泄民众精神的皮影戏、社火、神像、玩具、剪纸、年画 , 都已经越来越游离于精神内涵之外 , 文化象征与文化符号并非表面化和形式化的标签 。 民艺曾经具有的生活功能与精神价值去向不明 。 现实的境况是 , 民间艺术不应被抽取丰富深沉的精神内核和刚健质朴的筋骨 , 只留下空洞虚无的躯壳和软弱无力的皮肉 。 “画中要有戏 , 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 , 才能合人意 。 ”已经没有多少艺人能说清楚、讲得好那些忠臣烈女、家国民族、祥禽瑞兽、仙花芝草背后的故事 。 许多习以为常的事物 , 仿佛一夜之间将不复存在 , 随之而去的还有我们祖祖辈辈世代相守的文化支柱 。 如果脱离了民众生活的基础和内在支撑 , 抽离了民艺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寄托 , 民间艺术就必然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本文图片
山东惠民皂户李的二月二庙会
民艺的创作主体是民间艺人 , 他们创作的最初动机首先是满足自身的需要 , 当然也有大量作为副业贴补收入或成为主业演变为职业手工业者以维持生计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民间艺人的主要身份应该是为创造实用价值或者为真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生产者 , 而不是创造纯粹审美价值的艺术家 。 过去的民间艺人从来不标榜自己是艺术家 , 只是日复一日默默无闻地进行生产 , 作品为民众生活服务 , 但他们的名字却鲜为人知或流传后世 。 近年来 , 这种状况正在悄然改变 , 特别是新世纪初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兴起之后 , 许多项目的传承人在主动或被动地向艺术家身份演变 , 许多手艺人正在将自己的手工劳作称为“艺术创作” , 将自己的作品努力与“民间”拉开距离 , 某些进过专业院校接受培训的人更是将自己标榜为艺术家 , 将自己的创作定位于纯艺术 。 我们无意反对个人的人生和艺术选择 , 现实是手艺人和艺术家、纯艺术和手工艺虽然有交叉 , 但仍需理清本质 。 正如有人戏言 , 民间艺术成了高雅艺术 , 国画艺术成了民间艺术;某些民间艺人正在成为艺术大师 , 某些国画家正在成为游方艺人 。 不同文化分层的艺术交流互渗 , 互相演变是合规律的 。 但我们所关注的是 , 民间艺人如果越来越像纯粹艺术家 , 创作越来越脱离民众生活和民众群体 , 他们的创作还能称之为民间艺术吗?这个问题实在难以回答 。
本文图片
山东高密扑灰画齐鲁中国民艺馆藏
回到民艺的原本 。 民艺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 , 它与民众生活密切相连 , 是以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为主的创造活动 , 既体现在以物质实用功能为主的造物活动中和以情感价值为主的精神活动中 , 也离不开丰富的民间生活 。 民艺及其文化创造与传统的民间社会生活方式相适应 , 特定的生活方式是民艺产生、发展和生存的基础 , 并影响了民艺的创造动机、样式和存在状态 。 民艺正如鲁迅所说的 , 是“生产者的艺术” , 而不像纯粹艺术那样是“消闲者的艺术” , 它不是“为艺术而艺术” , 许多情况下是为生活而艺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新民艺评|电影《妈妈!》上海首映,看到的不仅仅是妈妈和女儿……
- |新民艺评|不要让女性成为孤单的勇者
- 秦怡|“人民艺术家”秦怡去世:两任丈夫酗酒,儿子精神分裂,女儿疏离
- 沈严|新民艺评|没有“我们”的婚姻,怎么“爆”
- 老舍 1966年,老舍妻子揭发丈夫婚内出轨,一代人民艺术家,被逼上绝路
- 牛俊杰|新民艺评|三个男人的“突围”
- 绝美!绝美!绝美!绝美!绝美!我国七大传世手工艺,惊艳世界!!
- 绝美!绝美!中国七大传世手工艺,惊艳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