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唐家路:民艺,回归民众日常生活( 四 )


当然 , 民艺和原始艺术虽然在艺术发生的性质特征上有相似之处 , 毕竟二者是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条件下的创造 , 艺术创造主体在认识、思维等观念、意识上的差异及心理上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 。 无论民艺的物质生产还是精神创造 , 虽然在内容上切近于现实及理想化的生活 , 在形式上淳朴自然 , 然而 , 这种风格上大朴不雕、技艺上可以精雕细刻的创造 , 是因为民众的真实需求和真情实感形成的 。 与当下某些远离了生活的理想 , 冲淡了精神的内涵 , 甚至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所谓的民艺创作相比 , 即使技法高超 , 也不过是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 。
手工艺|唐家路:民艺,回归民众日常生活
本文图片

山东滨州集市上的柳编
诚然 , 民艺的发生与发展是农耕文明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下的产物 , 现代化的快速进程正在席卷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 节奏和步伐的不协调导致了民艺传承与现代生活的失调 。 在这一现代化的进程中 , 民艺不仅仅是人们对过往的留恋和心灵的补偿 , 虽然在这种变迁的过程中民众心理的变化与纠结是复杂的 。 我们也并非为传统的民艺吟唱挽歌 , 更不能在“城里人”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让“乡下人”停留在过去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 , 虽然现实也并非如此 。 我们提倡的是民艺的大众理念、平等意识、为生活的创造 , 民艺的精神和本质不能随意丢弃 。 只有当人们既可以享受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 , 又不再将传统当作花里胡哨的乔装打扮 , 才能真正站在当下发现传统民艺的价值 。
最后 , 我还想以鲁迅先生的话结尾:“他未经士大夫帮忙时候所做的戏 , 自然是俗的 , 甚至于猥下 , 肮脏 , 但是泼剌 , 有生气 。 待到化为‘天女’ , 高贵了 , 然而从此死板板 , 矜持得可怜 。 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林妹妹 , 我想 , 大多数人是倒不如看一个漂亮活动的村女的 , 她和我们接近 。 ”
【手工艺|唐家路:民艺,回归民众日常生活】鲁迅的说道已经相去近百年了 , 那些“和我们接近”的民艺不知道是何下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