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的五花作品, 真实到心酸( 二 )
我联想到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 , 说是各地医院纷纷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 , 每周1-2个半天的门诊常常一号难求 。
新闻报道写:在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同台上 ,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 , 放号4分钟就被抢完 。 成千上百个挂号孩子的背后 , 都是他们焦虑的父母 。
在这条新闻下 , 有一则高赞评论 , 网友「山的那边」说:“真正该看病的 , 不一定是孩子 。 ”意指父母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 。
撇除一部分真正有求医需求的学习困难症 , 很多认为自己孩子有学习困难症的父母 , 抱怨的无非是那些几乎“所有孩子都会有的小毛小病” 。
“上课总是开小差、小动作多、课后作业磨磨蹭蹭就是做不完、成绩总是班里的倒数 。 ”一位爸爸在门诊数落孩子的情况时如是说 。 而被带去看病的孩子从一开始的微弱反抗“我没有”、“我不是” , 逐渐变成嚎啕大哭 。
换个角度想 , 父母常常描述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不爱阅读、沉迷手机游戏、做作业拖拉、对自己要求不高等等 , 但又有多少「人间高质量父母」能做到 , 每天阅读、不沉迷手机、工作不拖拉及时完成领导的任务、对自己要标准严要求呢?
前段时间我与一个久未见面的朋友吃饭 , 刚开桌她就说起自己青春期的女儿越来越难管教 。 让她看书不看 , 让她不要成天捧着iPad不听 , 说两句就顶嘴 。
我问:她怎么顶嘴的呢?
她复述女儿的话 , 如是说:“你们都可以下班回来看电视、看手机 , 想玩什么玩什么 , 为什么我上学要学习 , 放学还要学习呢?”
“对啊 , 凭什么啊!”我脱口而出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室 。 如果一个家庭中 , 父母不思进取 , 不求上进 , 甚至行为举止都是问题 , 那凭什么要求孩子会青出于蓝 , 而不是近墨者黑 。
文章图片
六神磊磊说过金庸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金庸读书时遇到抗战爆发 , 读一阵就换一个地方 , 好像打游击 。 照道理说 , 那么乱的时局 , 怎么能静下心来读书呢?可金庸为什么那么爱阅读?为什么从小学霸到大 , 一直到后来成为中文写作的一代宗师?
文章图片
其实即便是战乱 , 金庸的父母都特别重视陪伴孩子阅读 , 家里有很多线装书 , 《荒江女侠》、《封神演义》、《儿女英雄传》、《水浒》……这些书 , 金庸很小的时候就读完了 。
不仅重视孩子阅读 , 金庸家里人也都爱看书 。 金庸的母亲徐禄 , 也就是徐志摩的姑姑 , 她度过私塾 , 喜欢诗文 , 平时手不释卷 。 徐禄的书法也很好 , 会写一手漂亮的小楷 。
金庸回忆说 , 小时候母亲和姐妹、姑嫂们喜欢读《红楼梦》 , 大家经常比赛背诵《红楼梦》的目回词 , 赢了的就得一粒糖 。
再看看我们现在 , 有多少父母回家就躺在床上刷手机、看抖音 , 聊明星八卦 , 却要求孩子每天勤学苦练 , 全面发展 , 这合适吗?这公平吗?
六神磊磊得出了结论:最好的学区房就是自家的书房 ,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 所谓大户人家 , 莫过于此 。
人间高质量父母 ,
鸡娃不如鸡自己
在言传身教方面 , 有一些父母已经把规则玩透了 。
鸡娃如今已经不流行 , 现在「人类高质量父母」流行鸡自己 。 他们不少年过40多还在提升学历 。 “考研、考证、出国”全面开花 , 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 积极发展副业 , 考证 , 不断充实自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自媒体|《底线》自媒体成了“背锅侠”,“第四权”却不见了踪影
- 《底线》:李芳凝起诉的根本原因,不是升职,更不是相亲时被藐视
- 灯光一文资料 灯光的简介
- 古诗风的意思 古诗风的意思
- 悟空传小说简介 悟空传小说介绍
- 马振邦扮演者
- 人生大事|《人生大事》:用心爱护身边每一个人
- 关雎尔|中年后再看《欢乐颂》,才懂“人畜无害”,是对关雎尔最大的误解
- 男友|《罚罪》:初恋男友VS贴心上司,女人的最爱应该是谁?
- 《人生大事》:用心爱护身边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