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 那个在太平间午睡的男人,写了最残忍的文字。( 二 )
文章图片
这场比赛,辽宁文学院的同学不敢踢,怕把史铁生踢坏 。他们只能防守,不能进攻 。倒是余华、莫言、刘震云围着对方球门一个劲儿射门 。
其实因为多年瘫痪,又并发尿毒症,史铁生一周要透析三次才能维持生命 。他曾经三次自杀未遂 。
而余华几个把史铁生又背又扛地从北京折腾到沈阳,也是历经艰难 。
生活里的不容易,杂糅着疾病、伤痛,最后变成了余华口中好笑的段子 。
后排从左至右依次是:刘震云、莫言、余华、王宁、万琦,前排坐轮椅者为史铁生 。
当然史铁生本人并没有不悦,他说,本来大家是想带他去西藏去看看的 。但是他问了一个问题就打消了他们去西藏的念头,改成了去沈阳 。
他的问题是,“到西藏下了飞机就有火葬场吗?”
史铁生,这也是一个段子手 。
可能被余华一伙朋友感染,后来的史铁生也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因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02
生命的残酷一部分化成了段子,陶冶了生活,
另一部分则都沉淀在余华的作品里 。
余华很多作品没有幽默,只有冷静和残忍,你甚至不能把他作品里的生死、鲜血和余华这个满脸笑嘻嘻,又有点玩世不恭大叔形象相挂钩 。
余华曾被称为中国最残忍的作家是有原因的 。
《古典爱情》你以为是讲才子佳人的,其实才子见到佳人时,佳人正在卖她自己刚砍下的一条腿;
《兄弟》你以为是兄弟情深,实则是讲的是两兄弟间的裂变,伦理颠覆;
而《活着》,到最后没几个人能活着……
早年间,余华写下了大量的血腥和暴力 。以至于,一提到余华的文字,很多人就已经感到阵阵寒气了 。
某位文学批评家列举了余华在1986至1989年间,创作的八部短篇小说中,里面非自然死亡的重要人物竟然多达二十九个 。
其中《现实一种》里,余华充分展现了文字的“杀伤力” 。
书中这样描写一个孩子的死:“血是从脑袋里流出来的,流在地上像一朵花似的在慢吞吞开放着 。”
这样写鲜血:“动脉里的血哗地一片涌出来,像倒出去的洗脚水 。”
他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冷酷刺骨,没有刻意渲染,只是冷静的描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触描述着 。
《现实一种》里最著名的就是结尾处,医生们对书中主角尸体的解剖 。
女医生用解剖刀从他颈下的胸骨上凹一刀切进去,然后往下切一直切到腹下 。于是那长长的切口像是瓜一样裂了开来,在把全部的皮都剥完后,她将皮肤像衣服一样叠了起来 。
眼科医生取出了两颗眼球,口腔科医生正用手术锯子卖力地锯着下颌骨 。胸外科医生已将肺取出来了,他非常舒畅地切断了山岗的肺动脉和肺静脉,又切断了心脏主动脉,以及所有从心脏里出来的血管和神经……
有人说余华的血管流出的不是血 ,而是冰碴子 。
03
“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作家有着一生的影响,童年对世界的印象是一张白纸在复印机里一下复印下来一样,而我后来所做的工作不过是在局部做一些修改 。”
余华写过这样的话 。
余华文字的残酷,和他的童年经历不无关系 。
现在看来,他的很多奇奇怪怪的灵感可能都来源于他父亲所在的那家医院 。
余华的父母都是医生 。他和哥哥是在医院里长大 。医院就是他小时候的游乐园 。
他会趁着护士们不在长驱直入到手术室,静静地站在父亲身后,看着他从病人肚子上的口子伸手进去,扒拉着肠子和器官 。
父亲吓一跳,大吼叫一声:“滚出去!”
离手术室不远有一个池塘,他经常看见护士提着一桶病人身上割下来的血肉模糊的东西倒进池塘里 。余华对这个池塘有过一段描写:“到了炎热夏天,池塘里散发出了阵阵恶臭,苍蝇密密麻麻像是一张纯羊毛地毯盖在池塘上面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付出过才知道,这三种人,不值得放在心上
- 卡耐基告诉你:提升女人气质的方法,在于这四点
- 一个没太大能力又无学历的离异女人在深圳有房有车,未来会怎样?
- 本文转自:晋州普法如果人在7到15天之内连续不睡觉 河南一女子40年没睡过觉,专家监控48小时之后,终于揭开真相
- 经常在办公室讽刺我们的女同事,净身出户了,如今送外卖为生
- 想念不联系,牵挂不打扰,把你放在内心深处,是我最后爱你的方式
- 等一场雪落,赴一程流年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