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思唇上风情:古代女子怎么玩色?比李思思的荧光口红复杂多了( 二 )
文章图片
南唐后主李煜是个极会享受的帝王 , 他写过一首词《一斛珠.晚妆初过》 , 描写了美女涂抹口红再做完口腔护理后 , 一连串的撩汉动作:
晚妆初过 , 沉檀轻注些儿个 。 向人微露丁香颗 , 一曲清歌 , 暂引樱桃破 。
罗袖裛残殷色可 , 杯深旋被香醪涴 。 绣床斜凭娇无那 , 烂嚼红茸 , 笑向檀郎唾 。
词中的“沉檀”即是口红的种类 , 依据李煜的地位 , 词中美女使用的口红应该极具奢华 , 堪称古代版的迪奥 。
三 , 唐代中期
央视版《水浒传》有这样一个镜头:
神情落寞的潘金莲独坐窗前 , 将一张红纸放在唇间一抿 , 双唇马上变得红润起来 。
这版电视剧制作精良 , 而且此处镜头的确写实 。
自唐代后 , 这种简易的口红真的在民间被广泛使用 。
这种口红又称:“薄片胭脂” 。 和装在容器里的口红不同的是 , 它的制作和材料都显得粗劣:用棉纸浸染红蓝花汁 , 待其风干后即可 。
文章图片
虽然携带方便 , 但使用时要先用唾液将其溶化 , 才能给唇部上色 , 这样的场面总觉得有些不雅观 。
因为价格低廉 , “薄片胭脂”便注定只会出现在底层妇女的闺阁里 , 那些豪门的女眷们只会用装在盒里的高档口红 。
到了唐代中后期 , 上流社会还流行起了管状口红 。
唐代元稹的《莺莺传》里写了这么一段情节:
崔莺莺收到张生从京城捎来的化妆品 , 其中就有管状口红 。 莺莺在给张生的回信中说:“捧览来问 , 抚爱过深 。 儿女之情 , 悲喜交集 。 兼惠花胜一合 , 口脂五寸 。 ”
文章图片
隋唐时期的5寸 , 相当于今天的15厘米 , 再加上从京城购买的 , 这份礼物应该价值不菲 。 最终张生成功抱得美人归 , 武大郎却只能饮恨而终 , 或许就在于口红的档次出现了问题 。
四 , 宋明时期
自宋代到明清 ,
女性的唇妆逐渐回到以娇小为主流的审美 ,
往往下唇只在中间点染一颗小樱桃状的口红 , 以寓意樱桃小口一点点 , 来衬映自身的娇柔 。
古代口红除了常见的红色 , 唐朝还流行过一阵异域风 , 即将嘴唇涂抹成黑色 , 当时这种黑色的口红被称作:“乌膏” 。
《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唐宪宗元和年间 , “妇人为圆鬟椎髻 , 不设鬓饰 , 不施朱粉 , 惟以乌膏注唇 , 状似悲啼者” 。 对此保守的诗人白居易就非常不满 , 称其“非华风” , 类似于现代人口中的“杀马特” 。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怪异的口红 , 和当时大唐与世界各国之间频繁的往来是密不可分的 。
文章图片
大唐以包容四海的胸怀 , 向世界展示着自己雍容华贵的气度 。
一千多年后 , 在全世界观众最多的节目上 , 不经意间 , 主持人的口红色号 , 却成为了亿万人瞩目的焦点 , 由此可见 , 时代已然前行 , 观众的视角也呈现出了多样化 。
值得感慨的是 , 在这春秋轮回中 , 泱泱华夏再度容光焕发 , 恰如那盛唐时唇间的风情 , 暮然回首间 , 就已惊艳了整个世界 。
参考资料:《齐民要术》、《新唐书》、《莺莺传》《中国古代妆容配方》
如今惹人剁手的促销手段 , 古人已经用它们赚翻了
【李思思唇上风情:古代女子怎么玩色?比李思思的荧光口红复杂多了】《水浒传》里的小人物 , 才是反映宋代社会的大染缸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化妆品主持人春妮背免费布包上班!一个化妆包用7年,过期化妆品不舍扔
- 挑出来如何让脸上痘痘消停?痘博士来告诉你办法
- 唇膏Dior迪奥变色唇膏既是口红又是滋润唇膏,001和004色号有什么区别
- 水果 为什么理发店用的洗发水,市面上却不常见?内部员工道出“实情”
- 单眼皮男星换上“双眼皮”,忍了邢昭林,扛了邓伦,看到李易峰心动了
- 黄豆猪身上的这个东西,价格便宜,我们常常忽略,竟然是养颜美容宝贝
- 因为刘亦菲登芭莎开年封面,驼峰鼻在她脸上为什么这样仙?
- 眼睛千万网红为过生日太拼,狂在脸上打30多针,还想去修复眼睛?
- 外国网友分享当“坏品位”遇上“超强执行力”这都造出些什么怪东西?
- 高圆圆 体重上涨了?那你很可能这类食物摄入过多,减肥期间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