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十年|大棚女“村官”杨媚:从大山里走出,回到农村带领村民致富( 二 )


邂逅“双流村”
选择留下却遭村民质疑
为了圆父母的愿望 , 杨媚终于答应报考大学生村官 , 并且顺利考上 。 她考察了十几个村 , 当来到荣昌吴家镇双流村后 , 就被这片美丽的土地吸引: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 还有万亩蔬菜园区 。
“正是因为双流村 , 我才坚定了当‘村官’的信心 。 ”杨媚坦言 , 双流村的条件和自己工作的潼南蔬菜基地很相似 。
正式到双流村工作后 , 杨媚才发现蔬菜基地虽然有30多年历史 , 但品种老化、技术落后、种植粗放 , 蔬菜产量不高 , 农户们收入很低 , 很多村民放弃种植、外出务工 。
我这十年|大棚女“村官”杨媚:从大山里走出,回到农村带领村民致富
文章图片
杨媚和村民交谈 。
彼时 , 镇里正在推广大棚蔬菜种植 , 但农户考虑投入大而且看不到效益 , 没人愿意建大棚 。 杨媚挨家挨户做工作 , 但老百姓压根不信任她 , “甚至有老百姓调侃:我种了几十年庄稼了 , 我种菜的经历可能比你年龄还大了 , 哪需要你来教?”
“光说不练假把式 , 那就做出来给他们看!”杨媚决定流转土地 , 建蔬菜大棚 , 做示范种植 。 她还把准备结婚和装修新房的13万块钱拿了出来 , 建了8个标准化的蔬菜大棚 。
为了方便劳作 , 杨媚又在大棚旁边搭了一个小棚 , 在里面放了一张床、一口锅 , 吃住都在里面 。
经过一番辛苦劳作 , 大棚蔬菜初显成效 , “比如3月份我种的黄瓜就已经上市了 , 老百姓的黄瓜才栽下去 , 当时批发价可以卖到3块钱左右一斤 。 ”村民们切实看到现代农业种植大棚蔬菜的好处后 , 从最开始不信任杨媚 , 变成争先恐后地来找她学现代农业种植技术 。
我这十年|大棚女“村官”杨媚:从大山里走出,回到农村带领村民致富
文章图片
杨媚向村民教授现代农业种植技术 。
在杨媚的带领下 , 双流村每年大棚收入超过2万元 , 收益是露地种植的两到三倍 , 有100余户村民建起六百余亩蔬菜大棚 , 并建立了专业合作社 , 村民收入大大增加 。
不久后 , 杨媚又发现双流村农业品种杂乱的问题 , 粗放种植的收益很低 。 于是 , 杨媚决定帮助村民调整种植业结构 。
吴家脆莲白就是筛选的成果之一 , 之前这种本地蔬菜作物并不被看好 , 种植面积在村里只有三四百亩地 , “现在五千亩地全部栽种吴家脆莲白 , 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 。 ”杨媚介绍 , 吴家脆莲白的规模化种植让村民收益提高不少 , 一亩地能产五、六千斤脆莲白 , 比之前多了一千多元的收益 。
如今 , 杨媚身兼荣昌区吴家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和双流村第一书记两个职务 , 承担的责任更重了 , “现在要考虑到吴家镇全镇的产业发展 , 我想把双流村的一些蔬菜种植经验和管理办法措施 , 推广到其他村 , 能带动其他村的产业发展、促进全镇的产业发展 , 实现‘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特色 。 ”杨媚如是表示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我这十年|大棚女“村官”杨媚:从大山里走出,回到农村带领村民致富】责任编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