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十年|大棚女“村官”杨媚:从大山里走出,回到农村带领村民致富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李茂佳罗惟巍
九月的重庆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 , 一派丰收后的恬淡状态 。 清流河从村旁流过 , 清澈见底;村道旁栽植的水杉树笔直挺拔 , 这是杨媚考上大学生村官后工作了十年的地方 。
我这十年|大棚女“村官”杨媚:从大山里走出,回到农村带领村民致富
文章图片
美丽的双流村 。
水杉树的右侧 , 只见几顶白色大棚十分显眼 , “这里就是双流村蔬菜基地的核心区域 , 是按照现代蔬菜农业观光科普园区的标准打造的 。 以前这片是鱼塘 , 后来把鱼塘四十多亩地全部回填 , 现在这片土地全部栽上了莲花白和花菜 , 变成了集体经济 , 还运用上了大棚、喷灌等一些现代化农业设施 。 村集体的收益大大提升 , 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 ”杨媚蹲下身一边检查大棚蔬菜的生长情况 , 一边介绍道 。
大棚蔬菜 。
今年35岁的杨媚 , 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 , 2011年 , 她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 在双流村一干就是十年 。 十年里 , 她通过示范建大棚 , 带领100余户村民建起了六百余亩的蔬菜大棚 , 并组建专业合作社 , 实现了蔬菜的抱团发展 , 为330余户村民增加了收入 。
我这十年|大棚女“村官”杨媚:从大山里走出,回到农村带领村民致富
文章图片
杨媚的大学毕业照 。
在杨媚的带领下 , 双流村的年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8000多元 , 增长到了2022年的2.2万多元 。
追梦初心
不顾父母反对报考农业大学
杨媚出生在重庆市铜梁区的大山里 , 从小就看着父母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地劳作 , 收入却始终不高 , 她常常想:“种什么可以多卖钱?怎样种才能过上好日子?”那时候 , 一颗种子悄然“种进”她心中 , “希望长大后可以学习农业知识和技术 , 回去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 。 ”
我这十年|大棚女“村官”杨媚:从大山里走出,回到农村带领村民致富
文章图片
杨媚接受封面新闻专访 。
怀着这样的理想 , 2005年 , 杨媚瞒着父母 , 高考志愿填报了四川农业大学 。 得知女儿考上大学后 , 父母无比欣慰 , 但当他们看到川农大的录取通知书时 , 瞬间生气不已 , “不用去读了 , 回去复读一年重新考!”父亲满脸通红地怒斥道 。 “你想学种庄稼回来跟我学啊 , 为什么要去读农业大学?”母亲也不解地询问 。
谁知道杨媚也是个犟脾气 , 在她的坚持下 , 父母最终尊重了她的选择 。 进入川农大后 , 杨媚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 , 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 每年寒暑假 , 当别的同学都外出旅游时 , 她都选择回到家乡跟着父母一起下田劳作 。
临近毕业时 , 父亲再次建议杨媚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 , 有个“铁饭碗” , 但学了四年农业知识的杨媚 , 一心想实践一下学到的知识究竟有没有用 。 “至少为了我最初想回去改变家乡的面貌 , 为农村做点事情的想法 , 我也要去实践一下 。 如果就此放弃的话是非常遗憾 , 自己不服气 。 ”杨媚回忆道 。
秉承着这份初心 , 杨媚开始在招聘市场上寻觅合适的农业公司 , 两个月后 , 她顺利进入重庆潼南蔬菜种植基地工作 。
刚开始 , 意气风发的杨媚要求“下基地” , 无奈刚毕业没有实践经验 , 公司只让她做了基地的销售员 。 不过杨媚没有泄气 , 反而利用空余的时间跑去大棚里学习蔬菜种植知识 。 “非常幸运的是 , 蔬菜基地旁边 , 正好重庆市农科院有一两百亩的实验基地 , 我每天都主动帮那些专家、教授打下手 , 学到了很多相关的农业技术 。 ”
半年后 , 杨媚凭实力成为蔬菜基地的技术经理 。 虽然每个月能拿到不错的收入 , 但每天在田地里风吹日晒 , 让杨媚变得又黑又瘦 , 有一次父亲来看望她 , 看到女儿这副模样 , 不禁心疼不已 , “当时我爸饭都吃不下了 , 给我买了点水果和牛奶后就走了 , 他回去后 , 我妈就打电话给我 , 让我辞职不干了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