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转型中的家庭照顾模式:当儿子和丈夫成为长期照顾者( 二 )


在日本 , 现实中儿子照顾的情形在不断增加 , 可是他们却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之内 。 不只是因为人数少 , 主要是因为儿子照顾者不会主动谈自己的事情 , 不会向外人求助 , 也拒绝其他人的介入 。 这使得儿子照顾就像是黑洞一般 , 要靠近这个黑洞相当困难 , 我们可以想象 , 在这个黑洞里 , 发生了一些不寻常的事 。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是 , 2000年之后跃升为老人受虐加害人首位的不再是媳妇 , 而是儿子 。 由于儿子照顾者的人数占比较少 , 事实上儿子成为施虐者的概率非常高 。 一般认为 , 施虐的机率与一起相处的时间长短有明显的关联 。 媳妇虐待的案例比较多 , 单纯只是因为媳妇照顾的比例很高 。 可是两相比较 , 儿子照顾者的人数比较少 , 施虐者却很多 , 这体现了儿子照顾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 在日本 , 有许多地区的照顾管理专员认为棘手的案例 , 大部分都属于这类 。 从各式各样的案例报告中可以看见 , 虐待行为包括不给吃饭和不让洗澡的疏失、拒绝外部支援者的照顾和医疗、仰赖父母亲收入的退休金寄生虫等等 , 这也的确体现了儿子照顾第一线的现状 。 当然 , 儿子照顾者并不是全部都会虐待老年人 , 但是 , 会施虐的照顾者和不会施虐的照顾者其实只有一线之差 。 假使能知道不施虐的照顾者的实际情况 , 应该就能更深入理解施虐照顾者的感受 。
《我是儿子 我来照顾》一书中虽然仅有二十八个案例 , 但是这本书让我们对照顾父母的儿子有更广泛、更深入的了解 。 透过平山先生周密而细腻的分析 , 引导我们广泛地理解这些内幕 。
比方说 , 第二章谈到已婚的儿子成为照顾者的情形 , 他身边的人往往会因此谴责:那你老婆都在干什么?但其实若没有妻子在背后支持 , 丈夫也不可能成为 “儿子照顾者” , 但却有人会抱怨妻子的付出不如预期 , 或是视妻子的付出为理所当然而不给予肯定、不能理解她心中的纠结等 。 妻子毕竟是妻子 , 无法摆脱“没有参与照顾”所导致的自责念头 , 或是认定自己的付出太少 。 也会有儿子照顾者趁此机会大言不惭地表示:“都是我一个人在做 。 ”相反 , 假如是妻子必须承担照顾自己父母的工作(女儿照顾) , 这些丈夫又会怎么做呢?
丈夫|转型中的家庭照顾模式:当儿子和丈夫成为长期照顾者
本文图片
《弥留之春》剧照
第三章谈到照顾者还有其他手足的情况 。 平山先生还将手足分成兄弟和姐妹两种不同的状况来思考 。 如果儿子照顾者有姐妹的话 , 儿子的照顾工作反而会更难做 。 因为姐妹不仅会批评照顾者的做事方法 , 还会任意插手介入 。 因此 , 不能直接认定有姐妹在旁就能提供很多帮助 , 实情可没有那么简单 。
另外 , 儿子在照顾时偷工减料经常会有理由辩解——这被统称为“最低照顾” 。 这里面存在着“敦促被照顾者自立”、“活用仅有的能力”、“尽可能不出手干涉的关怀”等观点 。 由此可见 , 姐妹或妻子的过度看顾和照顾 , 反而会造成妨碍 , 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是不要介入 。 针对男人的照顾 , 笹谷春美教授已经在她的研究中指出 , “丈夫照顾妻子”的特征是“照顾者管理型照顾” , 也就是无论过多或过少的照顾 , 都是照顾者主导 , 即使是兄弟姐妹或妻子也一样 , 不希望第三者介入 , 干扰自己的规律 ,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男性的照顾” 。
这本书也讨论到儿子照顾者与职场、朋友的关系以及社交圈子 。 儿子不工作就没饭吃 , 也无法继续照顾父母 。 可是就连这个部分 , 也出现儿子照顾者和女儿照顾者之间很大的不对等 。 以儿子的情况来说 , 身边的人会对他说:“要好好工作赚钱、讨个老婆 , 让爸妈放心才是 。 ”相反地 , 如果是女儿来照顾的话 , 就会变成“请你辞掉工作 , 专心照顾爸妈 。 ”而父母在职场上的期待反而变成了压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