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勇|浅谈黄精的性能功效及性状鉴别


陈智勇|浅谈黄精的性能功效及性状鉴别
文章图片
陈智勇|浅谈黄精的性能功效及性状鉴别
文章图片
陈智勇|浅谈黄精的性能功效及性状鉴别
文章图片
陈智勇|浅谈黄精的性能功效及性状鉴别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 。
别名
戊已芝、黄芝、太阳草、野生姜、菟竹、鹿竹
产地
滇黄精主产于贵州、广西、云南等地;黄精主产于河北、内蒙古、陕西等地;多花黄精主产于贵州、湖南、 云南等地 。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 , 除去须根 , 洗净 , 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 , 干燥 。
(采挖后整体形态)
性状鉴别
我们药店销售的黄精一般都是制黄精 , 生黄精加酒、黑豆等辅料蒸后切片晒干后入药 。
生黄精一般吃着有点麻辣 , 现在更多是外洗作为抗真菌药使用 。 黑豆加工过的黄精变黑变油 , 一次蒸晒就可入药 。
还有就是酒黄精 , 酒和黄精按一定比例浸泡一起反复数制 , 九蒸九晒补力骤增 。 此物蒸后晒干凡此九次实乃误解 , 此九乃泛指也 。
所谓九其实是古人表示大和多的数字 , 不一定就指准确的九次 , 药品炮制成功一般以药材色泽和形态来判断 。
根据原植物黄精可分为姜形黄精、鸡头黄精(头大尾细形似鸡头 , 故习称鸡头黄精)和大黄精三种 。 三者中以姜形黄精质量最佳 。
大黄精
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 , 结节长可达10cm以上 , 宽3~6cm , 厚2~3cm 。 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 , 具环节 , 有皱纹及须根痕 , 结节上侧茎痕呈圆盘状 , 圆周凹入 , 中部突出 。 质硬而韧 , 不易折断 , 断面角质 , 淡黄色至黄棕色 。 气微 , 味甜 , 嚼之有黏性 。
鸡头黄精
呈结节状弯柱形 , 长3~10cm , 直径0.5~1.5cm 。 结节长2~4cm , 略呈圆锥形 , 常有分枝 。 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 , 半透明 , 有纵皱纹 , 茎痕圆形 , 直径5~8mm 。
姜形黄精
呈长条结节块状 , 长短不等 , 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 。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 , 粗糙 , 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 , 直径0.8~1.5cm 。 味苦者不可药用 。
(药材鲜品)
(鸡头黄精)
《雷公炮炙论》载:“凡使黄精 , 勿用钩吻 , 真相似 , 只是叶有毛钩子二个是别认处 , 若误服 , 害人 。 ”
钩吻与黄精相似 , 蔓生 , 惟茎不紫 , 花不黄为异 , 叶头极尖而根细 , 其根、茎、叶都有剧毒(此处之钩吻笔者认为应为毛茛植物而不是今之所指断肠草) 。
另萎蕤肥根颇类其小者 , 肌理形色都大相似 , 但其多生用 。 外出旅游时切不可仗着自己对中药知其一二而胡乱采挖 , 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病痛 。
如若不察可害人命 , 当感生死之芒忽 , 此药之谨之慎尔 。 知药者不知方 , 知方者不知药 , 故医者之终误于所治也 , 当知知药即知病 。
性能功效
黄精味甘而性平 , 味浓而气薄 , 入脾、肺、肾三经 。 《本草别录》中被列为上品 。
具有滋肾润肺 , 补脾益气之功能 。 甘入足太阴阳明经 , 甘可益脾 , 形骸躯壳 , 悉土所摄 , 可轻身延年不饥 , 使五脏丰盈 , 精完神固 。
其得土之冲气 , 禀乎季春之令 , 故味甘平 , 气和无毒 。 土者万物之母 , 土得其养则水火既济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