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福|张天福与福鼎白茶的特殊情缘


张天福|张天福与福鼎白茶的特殊情缘
文章图片
张天福|张天福与福鼎白茶的特殊情缘
文章图片

翻开中华名茶尘封的历史 , 福鼎白茶馨香四溢 。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 福鼎白茶曾以“毫香蜜韵”的独特风韵远销海外各国 , 是中外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 , 史载曾“运售国外 , 价与金埒” 。
顾名思义 , “毫香”属于物质享受 , “蜜韵”属于审美感受 , 赋予了福鼎白茶独特的文化属性和精神属性 , 极大了提升了福鼎白茶的附加值和美学价值 , 使得福鼎白茶鹤立茶界 , 获得“世界白茶在中国 , 中国白茶在福鼎”之美誉 。 这其中 , 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有着特殊的情缘 , 对福鼎白茶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特殊贡献 。
福鼎白茶制作技术传承的第一人
1935年8月 , 张天福到福安县创办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和福安茶叶改良场 , 任校长兼场长 , 并在福鼎白琳设立示范点 , 挖掘福鼎大白茶传统茶树资源 。 1937年4月 , 张天福引进制茶机器 , 将福建从手工制茶带入到了机械制茶时代 , 翻开了福建制茶史的新篇章 。
1956年 , 张天福发表《福建白茶的调查报告》 , 论证:“白茶首先由福鼎县创制的 。 当时的银针是采自菜茶茶树 , 约在1857年自福鼎发现大白茶后 , 于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 , 称大白 , 对采自菜茶者则称土针或小白” 。 并将白茶工艺从“口授心传”升华为理论 , 为白茶研究提供文献资料 。
1957年 , 全国农业大专院校教科书采用《福建白茶的调查报告》 , 作为茶叶专业主要参考书籍 。
1959年 , 张老提出热风萎凋初制技术 , 代替日光晒青 , 解决雨天晒青问题 , 为20年60年代白茶热风萎凋工艺的研发奠定了技术框架 。
1960年3月 , 全国茶叶产销现场大会顺利在福鼎磻溪镇黄岗村召开 , 张天福在大会上力推福鼎大白茶茶树良种 , 推广福鼎茶树扦插育苗技术 。 此后 , 张天福走遍福鼎、福安、武夷山等福建广大茶区 , 总结出“梯层茶园表土回填条垦法” , 确保茶园水土不流失 , 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 , 还保障了茶园高产、稳产、优产 。 之后 , 该方法被向全国推广 , 并不断被广大茶区群众所掌握 。
1984年 , 农业部命名“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为“华茶1号”、“华茶2号” 。 张天福一直倡导的福鼎茶树良种得到全国推广 。
2004年4月 , 张老为福鼎白茶题写“福鼎白茶”证明商标 。
2008年4月 , 张天福有机白茶基地在福鼎市点头镇九峰山茶场挂牌 。
2015年12月26日 , 福鼎白茶“申遗”活动现场 , 106岁的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为福鼎白茶亲笔题写了“中国白茶发源地——福鼎” 。 同年诞辰之日 , 亲自成立的“张天福”有机茶品牌正式挂牌上市, 成为中国有机茶事业中的强有力的倡导品牌 。
【张天福|张天福与福鼎白茶的特殊情缘】张老青年时在福鼎创办示范茶厂 , 用科学方法制造白茶 , 挖掘福鼎大白茶传统茶树资源 , 将“口授心传”的白茶技术升华为文字 , 编写《福建白茶的调查》 , 为中国白茶经典文献 。 不遗余力地宣传与推广福建白茶 , 为后人研究与发展白茶产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是当之无愧的福鼎白茶制作技术传承的第一人!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