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个体的性格会以截然不同的形式表现在社会生活之中 。 有的人性格活泼开朗 , 无论与什么样的人交往 , 都会成为社会交往场合当中带动气氛和活跃话题的那个人 。
有的人则不瘟不火 , 不骄不躁 , 既不会在情绪到达某个点的时候变得十分活跃 , 也不会显得很“自闭” , 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保持自己的特点 。
这种性格特征虽说比较值得我们去学习 , 但与他们相处久了 , 难免也会感到乏味 。 还有的人则十分内向 , 他们或者是由于先天原因 , 抑或是由于后天某些事情的影响 , 变得十分沉默 , 在大多数社交场合当中都沉默寡言 , 更不会主动去与人交往 。
本文图片
诚然 , 无论个体性格如何 , 其实都是没有高下之分的 , 这些性格都是可以理解的 。
然而 , 既然不同的个体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之中 , 并且依照某些共同的社会事实成为了集体 , 那么想要去更好在社会当中生活 , 就至少应该去了解一下 , 什么样性格的人 , 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与之相处 。
这样的话 , 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看 , 可以更好地促进自己自己的社会交往进程 , 减少一些波折;从他人的角度来看 , 也能够在交往的过程当中显得更加和谐 , 不会过多地遇到一些尴尬的场景 。
“自私”的内向者
很多人看到“自私”二字 , 可能都会感到惊讶:那些内向的人 , 看上去那么的友好善良 , 怎么会和“自私”这样的消极评价扯上关系呢?首先应该说质疑也是正常的 , 因为确实大部分性格内向的人都会为别人着想 。
本文图片
其次应该对这里用到的“自私”进行一个说明:我们理解当中的“自私” , 指的是某些人的一种性格特征 , 他们无论对人还是对事 , 总是会将自己的利益、感受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一切作为第一要义 , 简而言之就是什么事情都会想着自己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内向的人 , 才是真正“自私”的人 。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其背后的逻辑:自私便是以自己为重点 , 总是想着自己 。 从这一点上来看 , 那些性格内向的人 ,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 , 尤其是情绪上的问题——正如马克斯·格拉克曼(Max Gluckman)与维克多·特纳(Victor Witter Turner)为代表的曼城学派所进行的诸多研究所表明的 , 人类社会当中所出现的冲突行为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驱动力 , 此时这些性格内向的人就会将问题的关键、错误的一方等原因都“归功于”自己 。
本文图片
所以从这种角度而言 , 这种将原本与自己无关的错误也和自己相联系的行为 , 也是一种“自私” 。
而对于很多人而言 , 之所他们会表现出内向的性格特征 , 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种“自私”心态:长时间的自我责怪让他们不愿与外界接触 。 那么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
内部归因与自我攻击倾向
所谓内部归因 , 是情绪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of emotion)的一种形式 , 该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沙克特(S. Schacter)与辛格(Isaac Singer)最先提出 , 大致内容为:当个体的情绪由于外界影响而产生变化时 , 这种变化往往取决于其生理变化 , 以及对于这种变化的个体解释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世界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和心理学家卡耐基在《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幸福忠告》中作了精辟的理论...|好的爱情,不是一个人的固执,而是两个人的努力
- 人脉|内向的人,需要逼着自己变得开朗吗?答:不需要
-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选择父母,是一个无奈又残酷的事实
-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妈跟老婆的关系,的确不是一般的糟糕,只因妈重男轻女
- 越是爱得深沉,越是没办法走出来,痛苦也会一如既往地伴随着他
- 很多人问小编 越是墨守成规的女人,男人往往会觉得没有女人味
- 怎么样建立安全感?心理学家马斯洛告诉过我们 你内心当中始终坚定地相信了自己是不值得被爱
- 越是爱一个人,越会大方的坦白,越会证明自己的心意
- 越是懂得珍惜爱你的男人 越是懂得珍惜爱你的男人,他这两点欲望表现得就越强烈
- 有多少男生越努力地追求女生 有多少男生越努力地追求女生,结果,越是让她反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