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去世时|王小波去世时,弓着身体头顶南墙,邻居回忆:半夜听到两声惨叫,却无人在意
王小波去世时 , 身体弓着 , 头顶南墙 。 邻居回忆称 , 半夜听到两声非常痛苦的惨叫 , 当时很多人家的灯都亮了起来 , 人们纷纷探出头来一看究竟 , 但没多久 , 又都重新进入了梦乡 。 直到第二天下午3点时 , 邻居不见王小波出门 , 才意识到可能出了事 。
1997年4月 , 王小波母亲回忆 , 10号那天 , 王小波下午去了自己的住处 , 3点时还去房管处交了费 , 6点时 , 还有邻居看到他在楼下散步 。
晚上11点时 , 楼下的邻居听到了他凄厉的惨叫 , 第二天一清早 , 邻居们还交头接耳地谈论着这件事情 。
然而谁也没想到 , 一个年轻的大汉 , 会独自在家中遭遇这样的不幸 。
文章图片
直到下午3点时 , 邻居感觉不太对劲 , 才跑到楼上推开他的门 , 这个时候的王小波已经死去多时了 。 后来 , 经过公安法医鉴定 , 王小波是心脏病发作猝死 。
那个时候 , 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正在剑桥大学做访问 , 听到丈夫的死讯后 , 李银河回忆 , 前几天她一直感觉身体不适 , 魂不守舍 。 当时 , 她并没有当回事 , 以为是自己累的 。
王小波一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 在他最后的时光中 , 内心仍然是不安的 。 他的创作 , 基本是在晚上完成 , 也许 , 只有在面对黑夜的时候 , 他才能获得想要的回归与安宁 。
王小波辞职在家写作后 , 没有工作单位 , 也没有加入作协 , 生前他说:“听说有一个文学圈 , 我不知道它在哪里 。 ”
他一直是圈外的人 , 但却是一个真正的作家 。 王小波去世时 , 他的“时代三部曲”还没有印刷成功 , 为了纪念王小波 , 出版社特意加急制作了三本书的封面 , 摆入在王小波白色的床单上 。
文章图片
非常讽刺的是 , 王小波生前默默无闻 , 他努力地推广自己的书 , 但是因为他没有走寻常路 , 所以一直游离在边缘 , 没有名气 , 书也不好卖 。
但是王小波死后没几个月 , 他突然名声大振 , 有关他的讨论不休不止 。 他被一些人推崇着 , 也被另一些地捧杀着 , 又被看作是“性写作先驱”和自由主义文学的代言人 。
他的《黄金时代》曾经被出版社小心地传阅着 , 编辑非常欣赏却不敢出版 , 因为里面关于“性”的措写过于露骨 。 最后 , 《黄金时代》在台湾出版 , 而且是以“风月小说”的调子出现 。
文章图片
对于自己为什么非要把“性”这件事情写得那么露骨 , 王小波说: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 就这样写了出来 。 现在回忆起来 , 这样写既不是为了找些非议 , 也不是想要媚俗 , 而是对过去时代的回顾 。 众所周知 , 六七十年代 , 中国处于非性的年代 , 在非性的年代里 , 性才会成为生活主题 , 正如饥饿的年代里吃会成为生活的主题 。 古人说:食色性也 。 想爱和想吃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 , 就会成为人性的障碍 。 ”
有些作品就是这样 , 如果你只是肤浅地看 , 便只能看到最表层的东西 。 好的作品要慢下来读 , 因为只有这样 , 你才能看透他在男女那点事背后要表达的纯粹与深刻 。
文章图片
作为妻子 , 李银河是最早看懂王小波才华的人 。
两个人相恋的时候 , 李银河是编辑 , 而王小波只是街道的一名普通工人 。 她嫁给他的时候 , 他还在人民大学读大二 , 前途一面渺茫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张萌: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我有三大方法
- 悲痛!代驾小哥惨遭门砸死,生命最后6小时,他有多绝望?
- 本文转自:晋州普法如果人在7到15天之内连续不睡觉 河南一女子40年没睡过觉,专家监控48小时之后,终于揭开真相
- 怀念小时候过春节,真好!
- 有时,不是你装得天衣无缝,而是我愿意陪你演得完美无缺
- 及时告别没有错
- 不爱加班是时代进步,尊重年轻人的时间!曹德旺站在了年轻人这边
- 顿悟:这才是面对梦想的姿态
- 心烦心累心痛时多看看的句子
- 年底了,人情往来时,别“穷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