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父母家为郭刚堂儿子买房买车:养育情再浓烈,为何也难掩私心?( 二 )


说到底个人的基因不可改 , 要不然“郭新振”会彻底变成另外一个人 。 从这个层面出发 , 也不知道“郭新振”的养父母会不会因他找到亲生父母而灰心 。 但从“郭新振”认亲前后 , 养父母始终未露面的行为来看 , 大概率是为避嫌 。
因为就当前的舆论情势 , 养父母但凡露面都可能受到道德上的围猎 。 至于他(她)们所期待的“不想生活被外界打扰” , 这事还看下一步会如何进展 。 因为对于“认亲”来讲只是打拐成果的一方面 , 而更多的实践将会指向如何结论案件的性质 。
不难看出 , 在朴素的追问逻辑里 , 人们自然是希望将拐卖方和收买方一并拿下 。 可就具体的情理来讲 , 关于惩治收买方却不太好走向“一刀切”的实践 。 因为收买方但凡跟被拐孩子形成稳定的情感互动关系 , 那么硬性的处理收买方就会形成二次伤害 。
【|养父母家为郭刚堂儿子买房买车:养育情再浓烈,为何也难掩私心?】所以现在的问题是 , 在面对拐卖案的处置上 , 如何定性收买方的行为就成为个大难题 , 到底是以性质论处 , 还是以养育情感平衡 , 始终处于争议之中 。 不过就当前来看 , 在实际处理上更倾向于情感平衡 , 因为这其中还涉及法理的阶段性尺度问题(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的法理尺度变化) 。 只是就算不进行实质的处理 , 也还是应该站在法理的高度给出定性 , 起码让更多人清楚 , 把别人家孩子据为己有 , 就算表现的再怎么真情实意 , 也是违背情理的行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