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妈妈送餐6年不重样,千万别忽略孩子的心理营养

前段时间,浙江台州的一位网友兔妈,为了助力孩子学习,决定“用美食治愈心灵”,从初一到高三,坚持给儿子送餐6年,而且每天的菜色几乎都不重样 。
亲子关系|妈妈送餐6年不重样,千万别忽略孩子的心理营养
文章图片
兔妈还晒出了制作美食的过程,荤素搭配合理,食材十分丰富,一顿饭至少有5、6种菜品 。
因为送的是午餐,所以一般从早上8点,她就开始准备了,11点左右给孩子送去 。
制作过程如此费时繁琐,竟然还坚持了6年,足以说明这位妈妈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 。
亲子关系|妈妈送餐6年不重样,千万别忽略孩子的心理营养
文章图片
网友们看到后,都羡慕不已,纷纷感慨妈妈的付出和伟大 。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不少人认为,妈妈这种形式的关爱,会让孩子觉得压力很大 。
父母付出的爱和关心,怎么就变成了压力?这样的家庭并不少见 。
亲子关系|妈妈送餐6年不重样,千万别忽略孩子的心理营养
文章图片
为什么给得越多,孩子反而越不“领情”?
亲子关系|妈妈送餐6年不重样,千万别忽略孩子的心理营养
文章图片
相信不少父母也有过这样的困惑 。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父母的付出,之所以得不到孩子等价的回馈,是因为,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关心还停留在物质层面,却忽略了孩子心理上的需求 。
去年,我在一家补习机构工作,接触过许多孩子,有一位叫做小浩的16岁男孩,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
来补习的大多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但小浩不仅成绩好,而且学习还特别自觉,平时就算没有课,也会来教室自习,几乎每天晚上都等补习班关门了,他才回家 。
可这样一位“好学生”,在父母眼中却是个“问题孩子” 。
不但经常跟父母吵架,对父母也十分冷漠,有一次父亲生病住院,小浩竟然一次都没去医院看望过 。
亲子关系|妈妈送餐6年不重样,千万别忽略孩子的心理营养
文章图片
小浩父母是自己创业发家的,因为以前吃过贫穷的苦,因此在富裕后,就特别舍得给孩子花钱,孩子想要什么,都是有求必应 。
他们实在想不通:“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平时也从没打过他,骂过他,他到底还有哪里不满意?”
后来,补习班老师在和小浩聊天时,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
小时候,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就将小浩丢到了各个补习班,让老师帮“管”儿子 。
父母不仅缺乏陪伴,还经常喜欢对他横加批判 。
有段时间,小浩喜欢上了跳舞,父母虽然给他报了班,但却经常对他说:“跳舞玩玩就行了,没出息的人才会去学跳舞 。”
亲子关系|妈妈送餐6年不重样,千万别忽略孩子的心理营养
文章图片
小浩歌唱比赛拿了一等奖,父亲随手甩给他2000块钱,说:“唱歌好有啥用,等你拿数学比赛第一名,奖励你1万块 。”
父母给了他优渥的物质生活,却没给他足够的理解和尊重 。
最终,小浩对父母越来越失望,再也不愿跟父母沟通了,宁愿整日呆在补习班,也不愿回家面对父母 。
亲子关系|妈妈送餐6年不重样,千万别忽略孩子的心理营养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