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看世界|情绪稳定是成年人的必修课吗?( 二 )
我们能做的 , 要么减小或者熄灭火力 , 比如:换一个环境 , 置身事外 , 可以让身体内的情绪冷却下来;要么给自己一个情绪的出口 , 打开减压阀 , 去时不时地释放压力;比如:向信任的人倾诉 , 也可以抱怨 , 甚至是哭泣 。
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 , 消解、融化 , 那些被自己的理智所压抑的真实情绪 。 这在某种程度上 , 是一个人对内求得自我理解、对外寻求他人理解的心理疏导的方式 。
内敛和含蓄 , 是我们大多数人集体潜意识的外化 , 而自我牺牲和奉献的精神 , 也在过去的好多年里 , 被我们集体倡导和传播 。
所以 , 我们在遇到情绪不稳定的时候 , 我们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表达出来 。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样的事实:
我们的脑子里有个东西叫额叶 , 顾名思义 , 它大概位于我们额头的位置 。
额叶影响的东西很多 , 相当大一部分我们关于情绪控制和长期规划的能力是和它相关的 。
这也就是心理学里讲的属于“社会化”的部分 。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额叶受伤的患者性情大变 , 喜怒无常不说 , 也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想法 。
这是因为ta的社会化能力部分的被摧毁了:当你不能压制自己的情绪 , 你就会直白的表达本我最真实的需求 , 体现出来就是喜怒无常 。 当你不能进行良好的长期规划 , 本来能忍耐的事情(比如忍住对伴侣的怒火 , 耐心的解决问题)就很难继续忍耐 , 体现出来就是不顾及他人 。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稍微搞懂一点 , 为什么对孩子来说社交非常简单 。
我们的额叶往往到25岁左右(甚至有说法在良好的环境下直到30岁)才发育完成 。
“大脑的发育时间比我们预期的要长很多 , 大概要到25岁左右才可以发育完成 。 因此 , 青春期的大脑是处于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状态 , 青少年的大脑没有办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 。 ”
在日前召开的青少年健康与发展媒体培训会上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青少年发展专家德瓦旭希·杜塔(Devashish Dutta) , 从人类大脑发育的角度解释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叛逆、懒惰、没有责任感等问题 。
所以孩子的世界里 , 拿放大镜烧蚂蚁和肢解青蛙和小鸟是经常出现的事情——往往我们长大后会对这种事情不寒而栗 。
所以孩子的单纯未必是善良的 , 成人的痛苦也未必是不应当的 , 你肯定不会希望自己重视的人受伤 , 也不会希望自己熊起来搞砸一切 。
与其说是成人的社交更累 , 不如说是你看到了更多以前看不到的东西 , 你会思索对方是不是会痛苦 , 会考虑一件事情有没有什么长期影响 , 会计算更长远的得失 , 显然这对你和你面对的复杂社会都是更有益处的 。
人类的演化很大程度上就是社会化的演化 , 比方说我们当代人的雄性激素无论男女都远低于新时期时代早期的祖先 , 这从出土的骨骼中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趋势——更低的雄性激素虽然不利于个体面对野兽 , 但是有利于群体结成社会面对世界 , 它能迸发出更大的力量 。
把成人社交的痛苦当成甜蜜的负担吧 。
“从你到我 , 是从一个人间 , 走向另一个人间 。 但你必须承认 , 这中间的距离 , 有时确实远过从一个宇宙到另一个宇宙” , 如果我们还正年轻 , 能力范围内想做什么就去做 , 能力范围外的自己想办法去努力 。 余生没那么长 , 请你忠于自己 , 活的还像自己 。
樊登老师说:我们应该成为情绪的主人 , 而非情绪的奴隶 。 做到这点的关键是我们要爱自己 , 让自己的“情绪脑”(杏仁核)听命于自己的“理性脑”(大脑前额皮层)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情绪|有这两个爱好的人,多半面善心黑,不管是谁都不值得深交
- 今天才知道,对人体最有害的情绪,竟然不是愤怒与悲伤?
- 情绪|一个人倒霉前,一般都会出现这4个征兆,十有九准
- |适合过日子的女人,不会在朋友圈发泄情绪
- 炎症 情绪不好是有“炎症”,管好它有这三把“钥匙”
- 情绪|让你失望的人,从来没那么爱你!别纠缠了
- 重庆|重庆女子疯狂剪坏32件婚纱,不能控制情绪的成年人,到底有多可怕?
- |《水门桥》未映先爆,提前半个月点燃全国观众的五种情绪
- 生活中,当你的情绪被“emo”时,你会如何面对?
- 情绪|男人动情后,想掐准女人的“软肋”,就要学会:三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