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网|从600元创业,一度支撑不下去,互联网让这家西北诊所重生

【1药网|从600元创业,一度支撑不下去,互联网让这家西北诊所重生】
1药网|从600元创业,一度支撑不下去,互联网让这家西北诊所重生
文章图片
1药网|从600元创业,一度支撑不下去,互联网让这家西北诊所重生

“真正去做才知道 , 开个体诊所没那么简单 。 ”贾玉萍感慨地说 。
1999年 , 刚毕业的贾玉萍和不少怀揣着梦想的青年一样 , 回到家乡甘肃省陇西县的宏伟乡 , 打算大干一场 。
这里是一个典型的西北乡镇 。 华夏文明的早慧透支了黄土高原的活力 , 在这片千沟万壑的黄土地上 , 人们像祖先一样与自然斗争 。 留下来种地 , 一般人家每年的收入也不过万元;可外出打工 , 繁重的体力活又经常让人病痛缠身 。 是离开家人去外地闯荡 , 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享受天伦之乐 , 成了这里大多数年轻劳动力必须面对的抉择 。
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减轻父老乡亲的病痛 , 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 是贾玉萍一直以来的梦想 。 她没去村卫生院或村卫生室上班 , 而是决定自己开一家诊所 。
创业 , 从600元开始
“没有钱 。 我父母是农民 , 手里也不宽裕 , 只能东拼西凑 , 借遍了亲朋好友 , 才凑到600元 。 ”
凑够了启动资金的贾玉萍 , 终于开始了自己的行医之路 。 但“资金匮乏”只是第一关 。 更让贾玉萍感到棘手的是 , 自己没有经营诊所的经验 , 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摸索 。 刚毕业的她 , 对“自己开一家诊所”实际上没有多少概念 , 只是这么想 , 就去做了 。
由于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 , 贾玉萍的客户主要是留守的妇孺老人 。
“知道他们家里都不容易 , 给这些人看病 , 一般都让他们先赊账 , 年底再结清 。 ”贾玉萍说 。
这也让贾玉萍诊所的资金链常常陷入窘境 , 一开始常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 但贾玉萍并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 , 而是一直坚持了下来 。 这一坚持 , 就是22年 。
在贾玉萍行医的20多年间 , 能帮到身边的人 , 最让她感到满足 。
2013年7月 , 贾玉萍初中同学的父亲在县医院结束治疗后 , 回家休养 。 当时 , 那位66岁的老人中风后出现了偏瘫的症状 , 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
老人女儿找到贾玉萍 , 泪眼婆娑地握着她的手 , 问她能不能治 。 贾玉萍仔细询问老人病情后 , 拿了5盒精芪双参胶囊和9盒消栓通络片 , 让他服用一个疗程后看看效果 。
半个月后 , 老人的脚有了点力气 , 能让人扶着走路了 。 坚持吃了半年后 , 他能拄着木棍 , 自己走出家门晒晒太阳、透透气了 。
“帮到身边的人 , 让我感觉这么多年的坚守都是值得的 。 ”贾玉萍笑着说 。
诊所一度开不下去了
最近几年 , 个体诊所的经营环境不太乐观 。 尽管政策大力支持社会办医 , 但也对个体诊所有所规范和限制 。

“病人去卫生院、药店看病、买药 , 可以报销刷卡 , 来我们这里不行 。 我们这边价格上就没有优势 。 ”贾玉萍这样说 。
再加上乡镇人口不断向大城市聚集 , 贾玉萍诊所的客户群体不断流失 , 经营变得越来越吃力 。
新冠疫情的暴发 , 更是让个体诊所的经营状况不断恶化 。
“为了严防疫情 , 发热病人只让去卫生院就诊 。 虽然我很理解 , 但这对我们个体诊所的影响非常大 。 ”贾玉萍无奈地说 。
生意越来越不好 , 这让贾玉萍陷入迷茫:乡亲们还需要我吗?诊所还有必要开下去吗?
“我甚至一度感觉撑不下去了 。 ”贾玉萍这样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