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素明式红木家具|中国人的书房,宁静又风雅……( 二 )


所以只需在书房里添置一张木桌、一把木椅 , 一方木几 , 辟一扇木质镂花的窗 , 搭上屏风、竹帘、帷幕 , 就是不张扬的心安处 。
乱花迷人眼 , 唯大道至简 。
文 房 里 读 万 卷 书
方 寸 间 行 万 里 路
《说文解字》中说:斋 , 洁也 , 即书斋有高洁清雅之意 。 古人觉得身入书房 , 心神俱静、陶冶性灵 , 如同斋戒一般 。
和外国人的张扬相比 , 中国人的书房则讲究内敛 , 除了陈设至简 , 甚至还有诸多文人将其筑于山林水滨 , 或隐于郊野 , 独享人间清欢 。
古有陆游 , 将他的“老学庵”筑于镜湖之滨 , 开门临水 , 启窗见山 , 心游神驰 , 好不自然 , “万卷古今消永日 , 一窗昏晓送流年 。 ”今有梁实秋 , 将书房修于半山腰 。
即使不在山中 , 许多文人也会在书房周边植树种花 , 以衬清幽 。 纪晓岚就曾在“阅微草堂”的前院种满藤萝 , 后院栽满海棠 。 春天海棠花开 , 满屋盈香;夏季藤萝委地 , 一阵阴凉 。
林黛玉的“潇湘馆”更是“翠竹掩映 , 婆娑玉立 , 石子漫路 , 小溪潺潺 , 绕阶缘房” , 如诗如画、清新脱俗、雅致清幽 。
静在屋外 , 也在屋内 。
文人们都会在书房栽上一些小花小草 , 仿佛将山水间的幽静带到眼前 。
书房又称“芸窗”、“芸馆” , 是因为古人常在书房用芸草帮书防虫 , 芸草就是七里香 。 于案头摆上一盆 , 清新怡人 。
古人还喜欢在案头上摆放菖蒲 。 盆养的菖蒲生于水中石头之上 , 无需泥土 , 称为“石菖蒲” , 其俊秀卓然的气韵正合文人宁静致远的梦想 。
书房因静而远 。
喧阗神气散 , 一静百慧生 。
文 房 之 清 供
墨 客 之 雅 玩
谈到书房不得不说“文房清供” 。 它既是指书房用具 , 也是文人雅客赏玩之物 。
虽说中式书房要求简约雅静 , 却不意味着简单 , 大大小小的文房雅件 , 体现了中国文人独有的生活情趣 。
每个雅件 , 都是通向五官五感的精神享受 。
[  嗅  ]
文房百器 , 炉为首器 。 古人书房中常设香炉 , 篆香缭绕 , 将人引入高山流水的冥想 , 带入旷远澄澈的境界 。 铜炉常置案头 , 焚香一柱 , 烟气氤氲 , 仿佛有红袖添香 。
[  赏  ]
除了为人熟知的文房四宝 , 文人的书房里还有“第五宝”──水盂 。 水盂小巧而雅致 , 富有情趣 , 是书房中的贮水小罐 , 为砚添水用 。 没了它 , 无法磨砚 , 更别提挥毫 。 若用碗碟替代 , 那意境一下子就毁了一半 。 青花瓷、漆器 , 还有铜甚至水晶……水盂的质地千变万化 。 谁家书房有它 , 说明离雅士更近了一步 。
[  印  ]
文人雅客还都有一方印章 。 印 , 方寸之间有乾坤 , 文人总爱把玩 。 它巧妙地将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融于一体 , 一副字画没有印章 , 就如一个句子没有句号;一个书房没有印章 , 犹如一篇文章没有终段 。
[  志  ]
一个文雅的书房 , 常以字画明志 。 字画在中国人的书房里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 灵秀淡雅、淋漓悠远的山水 , 表明心胸豁达;清秀灵动的花鸟 , 又示自己富于情趣;警句格言的牌匾 , 则句句点醒人心 。
[  听  ]
善琴者通达从容 。 文人的书房中通常会有古琴 , 或悬于墙壁 , 或置于案头 。 闲时坐抚琴 , 明月来相照 。
[  观  ]
古人称奇石为石玩或玩石 。 文人大多爱石 , 爱它的坚强和风骨 , 常将其置于文房之中 。 灵壁石是四大赏石之首 , 虽然没有绚烂的颜色 , 但形态万状 , 石质坚硬 , 敲之铿铿然 , 从战国时就为文人所钟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