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非常委屈 , 觉得“为什么你们要这么对我?”储殷老师劝告说那你就别去呀 , 机票又不是你花钱买的 , 不给退就不给退 。 你这次去了 , 下次这招对你还是管用 , 还会这么要求你的 。 她又觉得不合适 , 觉得这次都这样了 , 肯定得去 , 但是自己很不开心 , 一直问 , 为什么他们不能理解理解我呢?
借此 , 储殷老师联想到 ,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惯性套路 , 我们都陷在里面 。 每次遇到都是同样的开端、同样的发展、同样的结束 。
比如:情侣吵架 , 都是从某个小问题开始 , 双方吵到不可开交 , 然后开始冷战 , 过阵子消气了 , 道歉送礼物和好 , 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继续 。
又比如每年过年回家 , 都会有一群亲戚朋友催婚 , 每次说的话都一样 , 你每年都烦一次 , 第二年还是原样继续 。
每次你都不喜欢 , 但是等到了下一次 , 还是老样子 。 这种周而复始的焦虑 , 从结果上看等同于无效 。
实际上 , 从生活的惯性中解脱出来有很多种方法 , 不一定非要激烈反抗 , 也可以淡化处理 。 但是如果你反反复复沉溺在无效的焦虑之中 , 就无法指望生活自己好起来 。
不要被生活的“惯性” , 牵着你的情绪走 。 这样既不能解决问题 , 又容易让自己陷入无效的焦虑轮回之中 。
本文图片
做个幸福的普通人就好
有人说:人的成熟就是三个认识——认识到父母很普通 , 认识到自己很普通 , 认识到孩子很普通 。
是的 , 我们都是普通人 。
当接受自己就是普通人时 , 你会发现 , 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正常的 , 也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值得焦虑 。
对自己不满意是正常的 。 我们都会有些不能接纳的事情 , 用完美主义来要求自己 , 在某种意义上非常荒诞 。 生命本就充满了缺陷 , 尤其是在人生的的过程还要跟很多人相比 , 你能永远考第一吗?事实上 , 我们的人生 , 在大部分场景下都是能做到normal就很不错了 。
对工作不满意是正常的 。 很多初入职场的人容易眼高手低、过高评价自己 , 磨平棱角之后又容易自卑自轻、过低评价自己 。 得意的时候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 迷茫的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 要想走出上述全部或者某些状态的怪圈 , 你只需要认清自己 , 承认自己就是普通人 。
对孩子不满意也是正常的 。 大多数家长孩子往往会将自己未竟的梦想寄语于孩子 , 这也正是很多父母的焦虑来源 。 青年时的气冲云霄 , 中年时都成了压在孩子身上的稻草 。 但是很遗憾 , 孩子与你大概率都不是天才 , 做个幸福的普通人就好 。
近些年很流行一个词 , 叫“内卷” 。 每当储殷教授建议某个咨询者选择某个专业的时候 , 总有这个专业的从业人员跳出来痛心疾首地劝阻:“千万别报这个专业啊!这个专业太‘内卷’了!随便换个专业都比这个好 。 ”类似这样的对话也发生在会计、法学、医学、机械、化学、英语等专业 。
本文图片
储殷教授认为这种想法其实大可不必 。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围城 , 没进来的人以为城里的人又轻松又享受 , 进来之后才发现和自己原来待的地方一样 , 都是一地鸡毛 。
这是常态 , 是通病 。 作为普通人 , 也许我们极其努力也够不到塔尖 , 但也许我们只需要稍稍努力和坚持就能超过大部分塔底的人 。 认清自己 , 相信自己 , 剩下的交给努力就好 。 如果还有疑惑 , 不如看看这本《无效焦虑诊断指南》 , 让我们仔细看看 , 我们的焦虑在哪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95后女生因催婚焦虑过度碱中毒:和父母大吵后出现症状
- |想得太多,读书太少,你不焦虑谁焦虑?
-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育儿的纪录片 不焦虑并不是不去努力,不焦虑是要让自己身心宁静
- 一个谈恋爱容易焦虑的人 给自己多一点再多一点的时间,直到接纳自己的焦虑
- 现实生活中 很多焦虑与恐惧,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假想出来的
- 01卷首语人的一生 在这世间,生命很短暂,别总是让自己过得太焦虑
- 人生在四十岁之前 当你过滤掉那些无效的社交时,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自在得一塌糊涂
-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炎炎夏日 焦虑就是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的一种症状
- 01有时候 拒绝无效社交,去做自己
- 大星|最不容易容貌焦虑的三大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