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的脚步|带媳妇回老家,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文章图片
01大前天早上八点多 , 我们从西安北站出发 , 中午到太原 , 转乘大巴 , 下午到平定 , 然后打车回家 。 自从去年十月一结婚后 , 这是我们第一次回老家 , 过年时因为疫情 , 我们留在了陕西 。 大夏天 , 从村口往家中走 , 路边的人不多 , 有些房子已经荒了 , 草很绿 , 但给我一种很强烈的萧瑟之感 。 我从小生活的那个小四合院 , 瓦顶木梁 , 塌了一片 , 周围全是一米多高的草 , 每次回家看到 , 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 那块地方以前在村里算极繁华的 , 如今已经没什么人居住 , 老人们陆续离开 , 年轻人奔向城镇 。 短短十几年 , 沧海桑田 。 二胖没有这种感觉 , 我的故乡并不属于她 。 每天吃完饭她都想叫我出去逛 , 我走在她旁边 , 留心观察路边的狗 。 真遇到时 , 她吓得缩在一边 , 我说 , 只要你比狗更凶一点 , 被吓的就应该是狗了 。 强龙得压地头狗 。 听说我们回来 , 爸妈忙活一上午 , 蒸了包子 , 同时买了很多肉、排骨、鸡腿 , 还有一些虾 , 和我说食材都已经买好 , 让我在家给二胖做 。 出走几年 , 我归来已是家里的厨师 。 其实我并不想吃这些东西 , 平时早已吃腻 , 回家我只想吃点特色 , 焖面、烙饼、揪片、过油肉 , 再喝点维尔康 。 前些天我就开始和媳妇说:回去咱用烙饼卷大葱 , 然后蘸着醋吃 , 很香 , 吃完再喝一大碗小米粥 , 很美 。 村变了 , 味道没变 , 就我妈做的那些饭 , 我还是很爱吃 。 曾经一度我都有些讨厌面食 , 在家不是面条就是饸烙 , 可在外时间长了之后 , 反而有些想念 。 外面的包子蒸得很白 , 可一下口 , 就是那种熟悉的早餐店味 , 不好形容 , 但真的不好吃 。 我就喜欢我妈做的白菜肉包子 , 皮薄肉大 , 没那么好看 , 外表也不怎么白 , 但就是瓷实 , 就是好吃 。 那是最好吃的包子 , 吃那个 , 才是吃饭 , 其他的 , 都是在垫肚子 。 村里很宜居 , 昼夜温差有十度 , 窑洞里差不多二十度 , 刚从西安的炎热天回来 , 我都有点不适应 。 第一天晚上我没睡好 , 第二天找了个厚点的被子 , 才好了一些 。 感觉很久没回来了 。 熟悉和陌生交织 。
02回家第二天 , 我们去市里见了一位老同学 , 同学妈妈还是热情又健谈 , 聊天很愉快 , 我们还学到了很多东西 。 阿姨说了一句话 , 她说女人奠定了家里的氛围 , 一个好女人 , 造福三代 。 我很同意这句话 , 在以前“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里 , 好像男人对家庭的贡献更大 , 其实放现代社会来看 , 女人对家庭 , 对每个成员 , 对家庭氛围的影响 , 很大很大 。 另外我还想到了一个点——女性的经济独立 。 阿姨说她和叔叔现在都退休了 , 领着退休金 , 孩子也都大了 , 他们没事就出去旅游 。 我想到我妈这么多年都没怎么旅游过 , 也就前些天去了趟西安 , 结婚时去了次北京 。 同样是女性 , 但因为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 , 体验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 到了我们这一代 , 媳妇读了研 , 有了稳定的工作 , 收入固定 , 想买什么自己就可以买 , 经济上的自由度高了很多 。 还是要努力 , 往山外走 , 往更大的地方走 , 走向更好的生活 。 代际积累 , 从两代人身上也能看到 。 那天我们还看了看以前的高中母校——阳泉一中 , 虽然现在学校已经搬迁 , 改成了实验中学 , 但以前我们待过的教学楼还在 , 记忆也还在 。 学校对面就是南山 , 高中时我经常在那上面读英语 , 既能锻炼又可以学习 , 环境还很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