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她|短篇小说|身不由己( 五 )


之所以发现这一点是在最近的一次“删除”行动中 。
我有时不时“删除好友”的习惯 , 有时是几个月一次 , 有时大半年一次 , 有时则到年尾 , 又或哪天心情很烦闷的时候 。
我的心情一片平静 , 目光从一个又一个名字划过 , 时不时停下 , 查看资料、浏览聊天记录、翻一翻对方的动态 。 不熟的、完全没印象的、自认为不会再联系的、发消息很久没回的 , 一个个名字就这样消失 。 没有不舍 , 愈加沉静 。
当划到最后一个名字的时候 , 我停了下来 。 点开聊天记录 , 那是我们最后的对话 。
是的 , 在漫长等待的过程中 , 她终于回话了 。 然后 , 我们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那般继续聊着 。
她问:“你思考那么多问题 , 思考过你的未来吗?”
我答:“没有 。 ”
她继续问:“为什么不思考呢?”
我说:“我无权替未来的自己做任何思考 。 未来的我是会变的 , 是会成长的 , 未来也可能完全不需要思考 。 未来到了 , 如果有需要思考再思考呗 , 我喜欢这样——不去预设太多 , 也不去期待太多 , 更是不想给自己框在那儿 。 ——未来是怎样谁也说不清楚 , 能说清楚就不是未来了 。 既然说不清楚 , 那么思考便无从依据 , 说是思考也只是自欺罢了 。 ——就像无根的浮萍 , 风吹着要走 , 水推着要走 , 鱼游也能让它走 , 它不是谁说了就一定算的 。 更多的不过是身不由己而已 。 ”
之后 , 她便再也没回我了 。 我也没有再主动找过她 。
点开她的头像 , 那是一朵莲花 。 一朵纯白色的莲花 。
我记得 , 我曾问过她:“为什么用这么一幅图作头像?看起来完全不像这个年纪该有的审美和个性 , 反倒像一个老太太 , 太清寡了 。 ”
那是加上好友后我发出的第一句话 。 不过 , 她并没有解释 , 而是反问了我一个问题 。 她问:“你相信命运吗?”
话题就这样岔开了 。 从开始的一问一答 , 到后面的絮絮叨叨 , 再到后来越聊越深入 。 渐渐地 , 我好像习惯了她的那个头像 , 也完全忽略了最初的那个问题 。 再后来就是第二次见面 , 见面之后她便开始频繁地换头像 。 我曾暗自思忖过 , 对方这么做是否有我的原因 , 但这样的念头很快就被我给亲自扼杀了 。 我还没有自恋到认为一个普通的我能够改变谁 , 或真正影响谁 , 即使有 , 那个人也不大可能是她 。
令我没想到的是 , 她竟然再次换回了以前的头像 。
点开她的最近动态 , 果然 , 不出意料一片空白 。 再次退回界面 , 我在迟疑要不要删除她 , 而迟疑背后是一段关系的确定 。 我在试图和对方划清界限:她究竟属于“我的谁”呢?
最终 , 我还是没有删除她 。
说不上来为什么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我没有把她放入“关系”的任何一种里头 。
6.
时间倏忽而过 , 转眼间 , 已是七月底 。 再次迎来了我的失业 。
这些年来一直频繁地换工作 , 好像每一份工作都做不长久 。 从最初的厂工 , 到后面就再也没有安稳过 , 销售、服务员、店员、金融、文案、运营……没有一份工作是超过一年的 。
这些年 , 经常有朋友问我:“你究竟想要什么呢?”
开始时 , 我还会认真思考 , 认真作答 , 像交一份试卷似的认真对待 。 但遗憾的是 , 随着一次次的身不由己 , 我愈发没有答案了 。 即使有 , 也不到真正工作之前轻易示人 。
归根结底 , 工作这事儿压根不是想要就能够拥有的 。
也就是这样 , 这些年我愈加沉默了 。 好像对一切事物都变得漫不经心 , 对一切事物都无感且麻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