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感觉由来已久 , 但偶然的短暂的个体的幸福、成功、欢乐使我轻易地忽略掉它的存在 , 结果还是一样 。 不 , 这么说并不准确 , 结果还是有所不同的 , 不同之处就在于经由这些短暂的悲剧之后 , 我愈加坚定自己的判断也愈加清晰地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 。 所以 , 从根本上讲它并不是一种感觉 , 而是一个现实的写照——关于真实世界的真相:‘这个世界病了 。 ’
我知道 , 当我这样去描述时 , 你肯定在怀疑我是否怀揣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 又或你与那些平庸的人不同 , 那么 , 也许你同样会怀疑 。 同样是怀疑 , 但这种怀疑与前者的怀疑更具开放性 。 更为准确地说 , 它应该是存疑 。 当你头脑里存疑时 , 也许你会想知道更多——关于事实的更多证据 , 关于事实的真相 , 以及关于整个事实发现的过程——你会问 , 你会观察 , 你会认真思考 , 你会尝试着辩驳 , 你还可能尝试着从现实中找到更有力的反驳的证明——但是 , 最终你可能会失望的发现 , 不是我的感觉、观点、判断 , 对或者错 , 而是如果继续心存幻想 , 它只会迎来更深的失望——如果只是我的感觉、观点 , 它仅仅是基于个人立场的产物 , 可能是认知的错误 , 至于判断也可能是视角的不同 , 所处高度的不同 , 总之 , 如果只是我的个人问题 , 我很乐意 , 甚至是非常情愿是我错了——但事实 , 它从来不是谁说出来 , 谁发现 , 谁感觉到 , 谁怎么看 , 谁怎么得出的结论 , 就会因此不同 。 不会的 。 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能你也发现了 , 真正理性的、理智的、敢于承认事实的 , 这样的人 , 太少了 。
而且 , 你应当知道 , 当我这样去说时 , 我说这个世界病了 。 更直白的话说的是 , 我们身处的当下的世界病了 。 更显性的说是 , 我们当下的社会病了 。 具体到细节则是 , 身处世界中的群体的产物 , 即在社会之下 , 这个藏污纳垢的社群的大多数成员 , 尤其是能起到关键作用却并没有发挥出其价值那些成员 , 他们有病 。 不仅有病 , 且这种病正在蔓延和扩散且传染 , 正不断腐蚀、腐败、吞噬着年轻而幼小且脆弱的生命 。 ‘社会 , 最基本的也应该且必须是起到好的教化作用而作为存在依据和提供价值 , 但它没有 。 ’因那些多数人、多数败坏的人、多数的混蛋 , 还有那该死的权威 , 乃至于它所孕育的也都是些这样的产物 。 它没病 , 如果这不是病了 , 那就该问一问 , 那它是什么呢?
世界 , 是抽象的 , 是概念化的 , 是人的一种形容和描述 , 它并没有任何的指向性和杀伤力 , 它也并不可怕 , 甚至压根就与它无关 。 我之所以这么说 , 一方面是指范围之广 , 另一方面则指程度之坏 , 再一方面则是指影响之恶劣 。 我之所以这么说 , 并非说我悲观、消极、失望 , 压根谈不上 , 我有什么理由对这个世界指手画脚、妄加批判呢?我能有什么目的呢?承认或不承认 , 怎么想或怎么看 , 又能改变什么呢?我何必徒劳、徒添烦恼?还是说我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不知道它可能给我造成的伤害和影响?
我也自私、吝啬且冷漠 。 我自私不是因为我想怎样就怎样 , 不是因为我真的有多在意什么或不在意什么 , 我自私恰恰是因为我不想、不在意的太多 , 能让我在意的本就很少;我吝啬也从来不是针对别人 , 我只是吝啬给自己太多的希望和幻想 , 吝啬于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 更吝啬于把无知当武器、把简单当个宝贝似的哄着、藏着、爱着;我冷漠 , 我也不是自打出生就是个冷漠的人 , 只是如果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 不知道自己要往哪儿去 , 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 就随意挥霍着、消耗着、也浪费着自己的良善、良心、良知 , 我觉得冷漠也挺好的 。 若非这土地是赖以生存的 , 这世界可能是我唯一的归宿 , 你以为我不想热爱它 , 或因此就嫌弃它?我并没有 , 即使这样我也希望这个世界能够美好 , 最好是它完全没病且健康而长久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作者:黎荔海明威有过一本短篇小说《胜利者一无所获》 胜利者一无所获
- 作者:黎荔读过村上春树的一个短篇小说《昨天》 融化的冰月亮
- 在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中 余生,愿你有步入烟火的勇气,也有相濡以沫的运气
- 有人说 爱情: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其实却是身不由己
- 人生路漫漫 人到中年,身不由己,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迫不得已
- 人这一生 人这一生,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
- |朱拉蓬的地位不可小瞧,嫂子苏提达见她都得屈尊,哥哥给妹妹撑腰
- |《干草堆里的爱情: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近期必追好文,越看越上头
- |【小说月报】甄西同:今晚的月光真亮(短篇小说)
- 爱是初遇时 爱一个人到了深处,就会身不由己,无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