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 。
一些专业群体对本次疫情的关注程度也持续升温 。
许多心理咨询机构和个人开始召集心理志愿者,准备向疫区群众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
据悉,有的心理志愿者交流群人数已达上千人 。
与此同时,也不断有同行在后台留言,希望通过我们对疫区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
这些自发的助人行为深刻体现了助人工作者的热情和善心 。
为大家点赞 。
然而,对于打算开展疫区心理援助工作的同行 。
在行动以前 。
有几个问题不得不进行思考 。
首先,需谨慎评估大众群体的现实心理需求 。
谨防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局面 。
有武汉地区的咨询师同行反馈,随着医疗资源支援和社区的持续宣传,大众群体的心理状态基本稳定,大家正忙于给医生捐款买物资,自发接送医生护士上下班,并没有想象的情绪崩溃 。
文章插图
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的同行也表示,医院开设的心理热线都是正常运转状态,并没有多少人求助 。
文章插图
其次,需评估自身是否具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经验,以满足开展援助工作的需求 。
避免汶川地震后防火防盗防咨询师的“人间惨剧”再次发生 。
文章插图
汶川地震发生后,大量满怀激情的“心理咨询师”自发涌入灾区为群众“送温暖” 。
却因为缺乏必要的危机干预技能给灾区群众造成了二次创伤 。
在热情散去后,这些迅速做鸟兽散的咨询师也使得一众当事人陷入孤立无援的悲惨境地 。
由此,防火防盗防心理咨询师成为汶川地震后咨询师留给大众的第一印象 。
严重损害了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形象 。
最后,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援助也讲求时机 。
当“事件”正在继续 。
大家正众志成城“防御”疫情 。
于其跑到医护人员和病患家属面前询问你是否需要安慰?
不如多捐款捐物来的实在 。
待时机合适,大众需要时下再开展相关活动或许更为妥当 。
我们当然不反对大家的助人行为 。
任何人的的热情和善心都值得鼓励和提倡 。
当前情况下针对部分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也是必需的 。
但作为心理咨询师 。
在作出任何专业行为以前,都需谨慎的评估与思考 。
至少,要做到不添乱 。
【疫情面前,谨防冲动型心理援助】也不要为了“表现”自己而强行“加戏”!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肺炎疫情时期,你需要这5种心理能力
- 2022青岛春节能返乡吗
- 2022年1月份可以办酒席吗
- 2022年1月份可以办婚礼吗
- 就地过年可以跨市吗
- 就地过年火车票还紧张吗
- 2022考研会不会受疫情影响
- 戴口罩前要甩一甩吗
- 2022春运核酸检测要钱吗
- 2022年春节还会有疫情吗